一種鐵皮石斛立體栽培方法的研究
資源與鑒定
作者:斯金平 董洪秀 廖新豔 朱玉球 李暉
[摘要]為了充分利用鐵皮石斛設施栽培空間,揭示鐵皮石斛立體栽培產量與功效成分的變化規律,提高產品質量、產量與效益。通過田間試驗,研究鐵皮石斛立體栽培的農藝性狀、產量的變化規律;用苯酚-濃硫酸法與2010年版《中國藥典》附錄ⅩA測定多糖與浸出物含量。結果表明,鐵皮石斛立體栽培土地利用率提高2.74倍,莖、葉、總鮮重與幹重均高於地栽,多糖含量均值與地栽沒有顯著差異,但浸出物含量、多糖與浸出物總量明顯高於地栽,特別是頂端2層多糖含量、多糖與浸出物總量明顯高於其他層次與地栽。立體栽培能有效地提高空間利用率、單位麵積產量,多糖與浸出物總量明顯高於地栽;立體栽培層間鐵皮石斛多糖存在極顯著差異,可能與光照因子相關。
[關鍵詞]鐵皮石斛;立體栽培;農藝性狀;產量;有效成分
[收稿日期]2014-05-25
[基金項目]浙江省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項目(2012LM201);中央財政林業科技項目(2013TK28)
[通信作者]斯金平,教授,主要從事藥用植物品種選育研究,Tel:13868004019,E-mail:[email protected]
鐵皮石斛Dendrobium officinale Kimura et Migo是我國傳統名貴中藥材,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具有滋陰清熱、益胃生津、潤肺明目、抗癌防老等功效[2]。進入21世紀以來,鐵皮石斛設施栽培取得了重大突破,並帶動產業快速發展[3],但現有(平麵)栽培技術設施空間得不到充分利用,高濕環境也嚴重影響病害防控[4],為此,筆者開展了鐵皮石斛立體栽培技術的研究。
1材料與方法
1.1試驗地環境條件
試驗地位於浙江佳誠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東經120°04′、北緯29°18′,海拔高度100m。設施大棚主體采用熱鍍鋅鋼架結構,屋頂形式拱型,骨架熱鍍鋅低碳鋼材,溫室跨8m,肩高3m,頂高5m,70%遮陽網覆蓋,配套小雨型自動噴水係統。對照組地栽模式因抗低溫能力較差,用PEP利得膜覆蓋。
1.2試驗設計
立體栽培采用隨機區組試驗設計,重複3次。立體栽培立木為鬆樹,小頭直徑20cm,長3m;栽培時,立木大頭朝下,入土約20cm固定,放置密度為1.0m×0.7m,占地麵積0.7m2。2012年4月10日種植鐵皮石斛78×69家係1.5年生種苗,樹幹上自上而下間隔30cm1層,每層種植8叢(3~5株1叢),用稻草繩靠近莖基部的根係自上而下螺旋狀纏繞4圈固定。每棵立木種植8層為1個小區。對照組在棚內設1.8m寬畦,並用磚頭切成槽,槽深20cm,槽內填充70%鬆樹皮+30%河卵石的混合基質,種苗同試驗用苗,叢間距10cm×15cm,每個小區2.26m2。
立體栽培種植後每天噴霧1~2h,保持樹皮濕潤,不施用肥料與農藥[4];地栽種植後每天噴霧0.5~1h,4月下旬施腐熟羊糞1kg·m-2。2013年11月29—30日進行農藝性狀與生物量測定,采收以上藥材,並數保留的萌蘖數;用直尺和數顯遊標卡尺分別測量每個采收萌蘖的長度和莖中部直徑;數出每個萌蘖莖節數,並計算節間距(莖長/莖節數量);稱量總鮮重、莖鮮重和葉鮮重,然後用80℃烘箱烘至恒重,分別稱量其幹重,並換算出折幹率。用苯酚-濃硫酸法與2010年版《中國藥典》附錄ⅩA測定多糖(以無水葡萄糖計,以下簡稱多糖)與浸出物含量[5]。
1.3數據分析與統計
利用Excel2007對所測數據進行整理,SPSS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立體栽培和常規地栽農藝性狀差異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立體栽培不同層間農藝性狀的測定值、產量指標和多糖含量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或非參數秩和檢驗,立體栽培不同層間的多重比較采用LSD或Dunnett′sT3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