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紅外光譜技術用於熱毒寧注射液金銀花青蒿醇沉過程在線監測研究(1 / 3)

近紅外光譜技術用於熱毒寧注射液金銀花青蒿醇沉過程在線監測研究

製劑與炮製

作者:王永香 米慧娟 張傳力 蘇光 畢宇安 王振中 蕭偉

[摘要]近紅外光譜技術作為一種快速的過程分析技術已被成功的應用於中藥製藥領域。該文以熱毒寧注射液金銀花青蒿醇沉過程為例,采用近紅外光譜技術建立熱毒寧注射液金銀花青蒿醇沉過程關鍵指標的定量分析模型,具體方法如下:在線采集金銀花青蒿醇沉過程142個樣品近紅外光譜圖,完成樣品主要藥效指標的離線檢測,經過異常點的剔除、光譜預處理方法的確定和最佳波段的選擇,運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紅外光譜與主要藥效指標之間的定量校正模型,並對金銀花青蒿醇沉過程的未知樣品進行預測,達到快速檢測的目的。試驗結果顯示所建立的新綠原酸、綠原酸、隱綠原酸、斷氧化馬錢子苷4個藥效指標的定量校正模型相關係數(R2)分別為0.973872,0.985449,0.975509,0.979790;未知樣品預測值與檢測值的相對偏差(RSEP)分別為2.92249%,2.34137%,2.93040%,2.18460%,預測效果理想。該研究得出采用近紅外光譜技術建立的定量校正模型表現出較好的穩定性和預測精度,可用於熱毒寧注射液金銀花青蒿醇沉過程樣品的主要藥效指標的快速定量檢測,達到醇沉過程在線監測的目的。

[關鍵詞]近紅外光譜;偏最小二乘法;熱毒寧注射液;醇沉過程;藥效指標

[收稿日期]2014-09-16

[基金項目]國家“重大新藥創製”科技重大專項(2013ZX09402203)

[通信作者]*蕭偉,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中藥新藥研究及中藥製藥新技術研究,Tel:(0518)81152325,E-mail:

[作者簡介]王永香,E-mail

中藥注射劑是傳統中醫藥理論與現代製藥技術相結合的產物,該劑型突破了傳統中藥的給藥方式,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療效確切、作用迅速的特點,尤其在搶救神誌昏迷、不能口服給藥的重症病人等方麵,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然而自2005年6月葛根素注射劑的新發不良反應病例報告,到2006年6月魚腥草事件、2008年10月刺五加事件、茵梔黃事件及2009年2月雙黃連事件等,中藥注射液不良反應的頻發引起了業界和輿論對中藥注射劑安全性的高度重視,嚴重的影響了中藥注射劑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查閱近年來與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相關的文獻資料,總結出引起中藥注射劑不良反應的原因很多,其中產品自身的原因主要是生產過程缺少行之有效的控製方法,監控不到位,無法保證批次間的質量一致性,因此生產過程在線控製方法的建立勢在必行。

近紅外光譜技術作為一種過程分析技術近年來發展迅速,其獨特的優勢在於可以快速得到準確度很高的指標定量結果、且分析速度快,不破壞樣品,不汙染環境[1]。近年來近紅外光譜技術廣泛應用於中藥製藥過程控製研究,包括中藥材的鑒定、藥效成分含量測定和生產過程的在線檢測和監控[2-4]。

熱毒寧注射液處方由青蒿、金銀花、梔子3味藥材組成,文獻查詢[5-9]顯示青蒿金銀花2味藥材中起到解熱、抗病毒、抗炎等作用的指標成分主要有香豆素類、有機酸類、黃酮類成分,該品種藥效物質基礎研究結果顯示有機酸類的綠原酸、新綠原酸、隱綠原酸,黃酮類的木犀草苷及斷氧化馬錢子苷均具有較好的抗病毒作用及調解免疫的作用。本研究以熱毒寧注射液金銀花青蒿醇沉過程為研究對象,采用近紅外光譜分析技術,結合偏最小二乘化學計量學方法,建立金銀花青蒿醇沉過程新綠原酸、綠原酸、隱綠原酸、斷氧化馬錢子苷4個關鍵藥效指標的定量校正模型,並使用所建立的模型對未知樣品進行預測,結果顯示預測值與檢測值的相對偏差均小於5%。本研究建立了一種醇沉過程關鍵質量指標的快速、準確、高效的一種檢測方法,為實現醇沉過程在線監控提供了依據。

1材料

AOTF-NIR光譜儀(BRIMROSE USA),配套使用SNAP光譜采集原件和CAMO化學計量學軟件:Unscrambles;U3000型高效液相色譜儀,Ultimate Mate3000型檢測器(美國CohesiveTechnologies公司),ME104E型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儀器有限公司);甲醇(批號021240102,上海星可高純溶劑有限公司);磷酸(批號20120703,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綠原酸(批號110753-201314,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隱綠原酸(批號101245643,Sigma公司),新綠原酸(批號101212168,Sigma公司);斷氧化馬錢子苷(批號20120625,上海永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熱毒寧注射液金銀花青蒿醇沉過程建模樣品來自江蘇康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前處理提取精製車間。醇沉近紅外在線采集示意圖,由於醇沉過程藥液體係為非均勻體係,為了保證近紅外光譜采集時樣本的均勻性,不僅在醇沉罐體中取樣口位置按裝了過濾裝置(40目),還在外循環管道上安裝桶式過濾器(80目),確保樣本均勻性。根據預實驗結果,金銀花青蒿醇沉過程取樣方式確定為醇沉開始15min後每隔10min對樣品進行近紅外光譜采集,並同時取出100mL樣品,至加醇結束。加醇結束後靜置前6h每隔2h取樣1次,靜置後期30h每6h取樣1次,本次試驗共取樣12個批次,其中11個批次共142個樣品組成校正集用於建立近紅外光譜與質量指標之間的定量校正模型,1個批次的11個樣本作為未知樣品集用於驗證模型的預測性能。

2方法與結果

2.1近紅外光譜采集

近紅外光譜采集有關參數設置:光譜範圍1100~2300nm,分辨率2nm,光程2mm,掃描平均次數300;檢測方法為透射,每個樣品采集3張光譜,取平均光譜值作為樣品的近紅外的近紅外光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