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改朝換代(1 / 2)

六大關隘,幾乎跟洛陽之戰同時發動。除了虎牢關和崤關位置重要,黃巾混不進去之外,其他幾個關隘,都是在黃巾混入關隘(港口)之後,裏應外合進行發動,所以跟洛陽一樣,都是一鼓而下。而虎牢關和崤關,守軍看護很嚴,隻能強攻,所以到現在也沒有攻下。

好在負責攻打函穀關的王金所部和攻打武關的李唐所部已經率部回援,正在從兩麵夾攻崤關,所以現在的崤關已經被包圍,旦夕可下。

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馬上率部支援虎牢關。不過也就在這個時候,馬元義派人傳話,說張角到了。我也就暫時沒有派兵,先去見張角。

除了張角之外,張曼成、張寶、張梁、張燕等人也都到了,此外還有一個人,也已經粉墨登場,那就是張魯。他們都是使用黃巾傳送,直接傳送到洛陽的。NPC的傳送,因為本身就是特殊NPC才能傳送,所以不受交戰製約。

張魯這次會來,是因為洛陽已經攻下。這意味著黃巾已經擁有了掌控局勢的能力。所以曆史上張魯在漢中的小打小鬧,現在也就變成了即將大幹一場。

張角的到來,正是為了改朝換代的需要。拿下洛陽,關了皇帝,當然要打出自己的旗號,才能名正言順。而這個旗號要打得響亮,就必須正式改朝換代。

目前大漢十七州三部族,除了夷州、儋州、蓬州荒無人煙,西羌、南蠻、山越久在化外,其他十四州中,青州、冀州、幽州、兗州、徐州、豫州、荊州、揚州八州已經對黃巾歸心,現在司州也拿下了,也就剩下並州、涼州、雍州、益州和交州了。

交州太偏遠,而其他四州偏西,再加上張魯的五鬥米教已經掌控了益州,所以隻有雍州、涼州和並州的問題了。如果再加上張燕在並州的經營,還有西羌那邊剛剛跟黃巾取得聯係的北宮伯玉和李文侯以及邊章、韓遂等人,並州和涼州其實也是對半開。這種情況下,黃巾要掌握天下大勢其實並不難。

所以張角第一時間趕過來,就是要迅速決定大事。先把黃巾的架子立起來,讓天下人有個底。

所以張角來洛陽,第一需要大家討論的問題,就是國號的問題。而有了【黃朝司州大帥府】在前,當我順理成章建議使用【黃朝】國號的時候,也就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認同。

國號確定,接下來就是國家如何管理的問題。張角首先認為要廢除皇帝製,於是我又搬出了那個張好古在《三國時代》中弄出的現成的【五院製】。也就是國家機構由【道公院】【政公院】【議公院】【法公院】【賢公院】構成。

道公院維係黃巾正統,由【道公】和【道師】構成,負責決定黃朝的大是大非。政公院由【政公】和【政師】構成,負責管理黃朝大小事務。議公院由【議公】和【議師】組成,負責為黃朝立法和修改法律。法公院由【法公】和【法師】組成,負責黃朝執法。賢公院則由【賢公】和【賢師】組成,負責為黃朝尋找人才,獻計獻策。

對於這現成的製度,張角以下眾人都轟然叫好。於是張角就任【黃朝道公】,張魯、張寶、張梁、張曼成、馬元義、蔡邕、張讓、張燕和我就任【黃朝道師】。

蔡邕為【黃朝政公】,我、董卓、馬元義、張讓為【黃朝政師】,我和董卓負責軍事,馬元義和張讓負責情報,其他政師由蔡邕負責選拔。張寶為【黃朝議公】,【黃朝議師】選舉產生。我為【黃朝法公】,【黃朝法師】稍後補足。張梁為【黃朝賢公】,【黃朝賢師】稍後補足。

接下來,由黃朝道公張角發布告示,宣布黃朝建立,以及黃朝的製度和現任官員。然後分別由黃朝政公蔡邕、黃朝議公張寶、黃朝法公馬義元、黃朝賢公張梁分別發布公告,各自招攬人才,組建黃朝核心機構。

公告草擬完畢,自有人出去發布。接下來,會議要繼續進行。因為黃朝目前隻在司州存在,各地還要繼續起事。現在需要就當前的形勢,做出接下來的布置。

在我的建議之下,張曼成、張寶、張梁將繼續在荊州、豫州和兗州起事,張魯則在益州起事。張角要留在洛陽,所以換馬元義去冀州起事。等到冀州、兗州、豫州和荊州形成聲勢之後,勢必調動幽州、徐州、揚州、青州的兵力,那時候再在這四州起事,擊其空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