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你對電話響聲的反應情形一樣,我們都被環境裏的各種刺激製約,而進行某種方式的反應。
“製約”這個詞在心理學界是出自巴甫洛夫的著名試驗。在試驗時他搖過鈴聲以後才拿食物喂狗,“製約”之後,這隻狗聽到鈴聲就流口水。這個過程是:首先搖鈴,幾秒鍾後拿出食物,重複多次以後,這隻狗“學得了”聽到鈴聲的反應就流口水,以期盼食物。開始時,這個反應是合理的:鈴聲表示食物將要來到,狗的流口水就是準備要吃。然而這個過程重複多次以後,不管食物有沒有馬上來到,隻要鈴聲一響,這隻狗就會流口水。這隻狗被“製約”,於聽到鈴聲就流口水,這種反應是無意義的,也沒有什麼目的,但是出於習慣,它還是如此反應下去。
我們受到“製約”的各種環境中,有很多“鈴聲”或擾人的刺激,而出於習慣我們都不斷地反應,不管反應是否有意義。
隻要練習輕鬆,不要練習反應,我們就可以消滅製約的反應。如果願意,我們可以像電話響的情況一樣,學習不理睬“鈴聲”,而繼續坐著“讓它響”;我們隨身必備的關鍵思想是對自己說:“電話正在響著,但我不是非接不可,我可以讓它自個兒響下去。”這個思想將可以“打開”你自己的心理圖畫——靜靜坐著,輕輕鬆鬆,不加反應,不做什麼事,不知不覺地讓電話響著。
在消滅製約反應的過程中,一個人也許會覺得很難完全不理會“鈴聲”,尤其是那些預料不到的電話。在這個時候,借著拖延你的回應,你還是可以達到你的最終目標——消滅製約。
拖延反應,可以擾亂、粉碎製約的自動發生。
當你被惹得要發怒的時候“從一數到十”也是基於這個原則。如果你能慢慢地數,實際你就是在拖延反應,“從一數到十”的確是個好忠告,而不要一味地抑製自己不去發怒、喊叫或捶打桌子。忿怒的“反應”不隻包括喊叫或捶桌子,肌肉緊張也是其中的一項反應。如果你的肌肉保持完全的輕鬆,你不可能“感到”忿怒或恐懼的情緒。因此,如果你的“忿怒感”能拖延十秒鍾,並且拖延一切的反應,你就可以消滅自動的反射。
拋掉不快樂的記憶
意焦會影響我們對於事實的認知,因而我們應當好好控製自己的意焦,免得不小心而被戲弄了。
如果你召開一次業務會議,結果其中有一位主管未能及時到場,這時你心中的感受就取決於你的意焦所在。在你心中對於他之所以不能到場持什麼樣的看法呢?是他根本就不在乎這場會議,還是他碰巧遇上了什麼困難?這就要看你是從什麼角度去看了,你用什麼樣的意焦,就會造成什麼樣的情緒。如果說他不能及時到場,是因為正和別人如火如荼地談到一筆大生意,你卻因不知情而發火他不在場,待日後知道真相時那如何是好?別忘了,我們的意焦往往會決定我們的情緒,所以最好不要動不動便貿然下結論。
要想控製意焦,最有效的方法便是借助於提問題,因為你提出什麼樣的問題,腦子便立時會回複有關的答案,也就是說你找尋什麼就會得到什麼。如果你提出的問題是“這個人為什麼要占我的便宜?”這時你的意焦便會放在找尋被占了哪些便宜上,也不管這個人是不是真的占了你的便宜;相反的,若是你問道:“我怎麼才能改變不利的狀態呢?”這時你就會去想一些能使你扭轉局麵的辦法。提出問題是改變人生極具威力的一個利器,是開啟我們無限潛能的一把鑰匙,是改變我們情緒最有效且最簡單的一種方法,能在極短時間內扭轉我們人生的方向。
當生活中發生了什麼問題,要把意焦放在尋求解決辦法上,也就是朝向所要的結果上,可千萬別把意焦放在讓你害怕的方向上。
許多人都有心想改變自己的感受,可就是不知道怎麼做。其實要改變自己對任何事的感受,最快的方法就是改變你的意焦,就像是如果你覺得自己很窩囊,很容易就能有這種感覺,是吧?隻要你回想過去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臭事,並且使勁地想,沒多久你就會覺得自己夠窩囊的了。
想來可笑,若一部電影很糟,不知道你會不會一再去看?我相信絕不會,可是為什麼你卻經常在自己的心裏放映這種差片呢?當你一這麼做,很容易就會使自己掉進窩囊的感覺裏,無怪乎我們得特別留意意焦的擺放。就算是情況真的很糟,我們也必須把意焦放在自己能做、能掌握的部分上,這樣才能鼓起你繼續做下去的毅力。
如果你想讓心情馬上好起來,那也很容易,隻要把意焦放在曾經使你快樂的事情上,不管是跟你的家人、朋友或任何人都行。你也可以把意焦放在未來的美夢上,提早感受你將來成功時的興奮與快樂,那可以帶給你拿出行動去付諸實現的幹勁。
假想你去參加一個宴會,隨身帶了一台攝影機。整個晚上,若是你把鏡頭一直對向大廳左側一對在爭吵的夫妻身上,是不是連帶著自己的心情也不愉快了呢?就由於你一直看著他們的爭吵,從而心裏便興起這樣的念頭:“真是糟糕的一對,好好的宴會都被破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