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個性的控製(5)(2 / 2)

無論你經常想什麼,你往往最後就變成了那樣的人。如果你潛心於神聖的事物,如果你的思想專注於精神品質,那麼,你不僅會在精神上變得高尚,而且,你的品質也就會顯現在你的臉上,體現在你的行為舉止中。這樣,你甚至能從人群中輕而易舉地辨認出,哪個人是一個牧師,或哪個人是一個潛心於神聖事物的人。由於總是不斷地想象神聖的品質、神聖的事物,由於總是不斷地想象完美和諧與品格的完善,人們自己也就具有了他們心中所想象的那些特征,他們本身也就成了完美與和諧的化身。一種在人的頭腦中占據支配地位的思想,無論是什麼,無論長期以來一直習慣性地思考什麼,總會流露在他們的臉上,顯現在他們的行為舉止中,體現在他們的談話中。因此,從一個人的外在表現,能夠發現他思想與情緒的痕跡。

你是否曾經意識到,人們可能讀懂寫在你臉上和刻在你行為舉止中的你的思想記錄?你是否曾經意識到,你的麵孔就是一塊公布你多年以來心中所思所想的布告牌?

“一個人往往將他的生活經曆寫在他的身體上,因而天使可以在他的身體上發現他的過去。”這是瑞典科學家和神學家斯維登堡的一句名言。

如果你主要的情感記錄是一幅充滿貪婪、仇恨、自私和嫉妒的畫像,那世人也能讀懂。

你也許會認為,你的這些思想都是秘而不宜的,但是實際上,這些思想全都展現在你的麵孔這一塊顯眼的布告欄上。

做控製情緒的大師

控製情緒是成就大事的本領。沒有控製,你的強項就會頓時消失。

人是一種具有思維和感情的動物,所以每個人都有情緒的波動,這也是人和其他動物的不同之處。不過,現實生活中有人控製情緒功夫一流,喜怒不形於色;有人則說哭就哭,說笑就笑,當然,說生氣就生氣!

隨意哭笑的情緒表現到底是好還是壞呢?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率直”的性格,是一種很可愛的人格特征。這麼說也不是沒有道理,因為喜怒哀樂都表現在臉上的人,別人容易了解,也不會對他持有戒心,而且,有情緒就發泄,而不積壓在心裏,這也有利於心理衛生,但說實在的,這種“率直”實在不怎麼適合在現實社會中行走。

之所以這麼說,至少有兩個理由:

①不能控製情緒的人,往往給人一種不成熟或還沒長大的印象。

如果你仔細想想,隻有小孩子才會說哭就哭,說笑就笑,說生氣就生氣,這種行為發生在小孩身上,大人會認為這是一種天真爛漫,但如果發生在一個成年人身上,人們就不免會對這個人的人格發展感到懷疑了,就算不當你是神經病,至少也會認為你還沒長大。如果你與這還沒有多大關係,如果已經做過好幾年了,或是已經過了三十歲,那麼別人會對你失去信心,因為別人除了認為你“還沒長大”之外,也會認為你沒有控製自己情緒的能力,這樣的人,一遇不順就哭,一不高興就生氣,怎能做成大事?這已經和你個人能力無關了。

一個人容易哭,會被他人看不起,被人認為是一種“軟弱”,容易生氣則會傷害別人。

哭其實也是心理壓力的一種緩解,可是人們始終把哭和軟弱聯係在一起。不過大部分人都能忍住不哭,或是回家再哭,但卻不能忍住不生氣。

其實生氣有很多壞處:

會在無意中傷害無辜的人,有誰願意無緣無故挨你的罵呢?而被罵的人有時是會反彈的;大家看你常常生氣,為了怕無端挨罵,所以會和你保持距離,你和別人的關係在無形中就拉遠了;偶爾生一下氣,別人會怕你,常常生氣別人就不在乎,反而會抱著“你看,又在生氣了”的看猴戲的心理,這對你的形象也是不利的;生氣也會影響一個人的理性,對事情作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而這也是別人對你最大放心的一點;生氣對身體不好,不過別人對這點是不在乎的,氣死了是你自己的事!

所以,在社會上行走,控製情緒是很重要的一件事,你不必“喜怒不形於色”,讓人覺得你陰沉不可捉摸。但情緒的表現絕不能過度,尤其是哭和生氣。如果你是個不易控製這兩種情緒的人,不如在事情發生,並引發你的情緒時,趕快離開現場,讓情緒過了再回來,如果沒有地方可暫時“躲避”,那就深呼吸,不要說話,這一招對克製生氣特別有效!一般來說,年紀越大,越能控製情緒,也不易被外界刺激引動情緒,所以你也不必太沮喪。

你如果能恰當地掌握你的情緒,那麼你將在別人心目中呈現一種“沉穩、令人信賴”的形象,你雖然不一定能因此獲得重用,或在事業上很快就有很大的幫助,但總比不能控製情緒的人好!

還有一種人,他們學會控製自己的情緒已經到了很高的境界,能在必要的時候說哭就哭,說笑就笑,說不生氣就不生氣,而且還表現得恰到好處,這種人控製情緒已經練就了一種功夫,你如果有心,也可以學得到。這對你在人性叢林中行走是大有好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