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工作是生活需要(1)(1 / 3)

擁有財富者仍需要工作

“什麼?你說你不想讀書了?”格雷先生對僅僅15歲的兒子不想讀書感到十分吃驚。

“是的,我想我是不願讀書了,讀書有什麼用?”查理回答道。

“你是不是認為你的知識夠豐富了?”格雷先生問。

“我是有這種想法,至少我不比喬治·裏曼懂得少,他3個月前就棄學了,他爸爸是個有錢人。”

說完,查理轉身就要出門。“查理,回來!”父親命令道,“如果你真的不想繼續讀書,那你就必須去工作養活自己,我可以供你讀書,但絕不會供你揮霍。”

一天,格雷先生帶著查理來到了一座監獄。在監獄裏,格雷先生見到了他的老同學。他搶先打起招呼:“嗨!哈默先生,見到你我非常高興……”格雷先生頓了頓又說道:“可在這個地方見到你我又感到非常遺憾。”

“我現在也非常悔恨,可又有什麼辦法呢!”那個囚犯注意到了查理:“這是你的兒子吧?”

“是的,他叫查理,他年紀與我們一起上學時的年紀差不多,約翰,你還記得那段時光嗎”

“當然,我怎麼能忘記那段時光。雖然我希望那隻是一場夢,能夠重頭再來,可又怎麼可能,事實就是事實。”囚犯不禁感歎起來。

“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我記得在我們分手時你的狀況很讓人羨慕,到底什麼事導致了你今天這樣?”格雷先生問。

“很簡單!”囚犯利索地回答道,“這一切隻因為我遊戲生活,我原以為讀書隻不過是浪費時間,我有我父親留給我的一大筆遺產,我根本用不著學習。我整天與那些社會渣子混在一起花天酒地,肆意揮霍。直到有一天早上醒來我才發現我已一無所有。我想通過工作來賺錢,可到那時我才知道這一點我也無法做到,我要活著,而活著就必須有錢,接下來的事就可想而知了。”

獄警來叫哈默幹活,哈默離去了。格雷先生問獄警:“有多少囚犯可通過訓練,憑工作謀生”

“10人中也許找不到1個。”獄警回答。

“查理,我之所以告訴你,你必須自己工作養活自己,是有一定道理的。”在回家的路上,格雷先生對兒子說,“這次你也看到了監獄裏的情況。是的,我的確是個有錢人,但我的的錢隻能供你上學,而不能供你不用工作就能很好地生活下去,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要知道,一個人無所事事、遊手好閑是多麼可怕,足可以毀掉他一生。”

查理考慮了一下,對父親說:“那好吧,爸爸,星期一我就返校。”

好好工作才能好好生活

約翰·亞當斯感到實在無法忍受學拉丁語了,於是鼓足勇氣向父親提出不學拉丁語的請求。

“那好吧!”父親這樣答道,“即然你不想學了,那你就去水田挖幾條排水溝吧!”約翰本來就戰戰兢兢地向父親提出不學拉丁語了,現在對於父親的這個命令就更不敢違抗了。他拿起鐵鍬就去了水田,一幹就是一天,約翰邊幹邊考慮不學拉丁語一事。晚上回到家,約翰又來到父親身邊,請求父親允許他繼續學習拉丁語。父親依然很平靜,同意了他的請求。從此,約翰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並在學習中養成了一絲不苟的做事習慣。許多年以後,約翰成了美國建國以來的第二任總統,成了世界名人。

“如果我的錢隻用來供自己花銷,那我又何必一定要辛勤工作呢?”許許多多年輕人都有這樣的疑問。

如果一個人真的不用出錢供養自己的母親、姐妹以及妻子,那麼真的是上帝對他寵愛有加了。但是他要明白:良好的品性一定是要經過辛勤勞動來塑造的。

一位通過自己勤勤懇懇勞動致富的人年輕時沒有接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他很希望自己的孩子在這方麵比他強。臨去世時,他卻後悔不迭:“我雖希望他們接愛良好的教育,但我花在這方麵的心血還是太少了。他們一直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我多希望他們能夠成為品質高尚令人尊敬的人,可事實卻是:一個是醫生,卻沒有一個患者來找他看病;一個是律師,卻從來沒人請他出過庭;一個在經商,可從不關心經營情況。我多次勸他們做人要誠實,做事要勤懇,可他們就是聽不進去。他們總是回答:‘爸爸,你有花不完的錢,我們又何必辛苦地去幹活呢?’”

《青年導讀》裏記載了西拉斯·菲爾德成長的故事。西拉斯·菲爾德是大西洋電纜建設工程的發起人,著名的企業家。他16歲那年拿著全家人辛辛苦苦積攢下來的8美元離開斯托克布裏奇到紐約發展。西拉斯·菲爾德來到紐約的哥哥家住了下來。他的哥哥大衛·菲爾德很是爭氣,通過努力成為了紐約法律界的一位要人。在哥哥家居住的時候,西拉斯·菲爾德感到很不快活。哥哥家的一位客人馬克·霍普金斯看出了他的異常,對他說:“一個孩子如果離開家後總是想家,那他是沒有什麼發展的。”

沒多久,西拉斯進入了當時紐約市最好的幹貨交易店——斯圖爾特店工作。剛去時,西拉斯隻幹些打雜的活,年薪是50美元,早上六點以後開始工作。在當上店員之後,早上八點開始工作,一直到晚上沒有客人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