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企的CPI會影響什麼(2 / 3)

CPI高企對經濟發展的影響

導致各種經濟信號失真,造成投資決策失誤

CPI高企對企業的投資和決策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原材料資產等價格迅速上漲,許多企業為了追逐高利潤,不顧企業實力借貸大搞固定資產投資,結果在市場價格回落後,出現經濟泡沫現象,使企業背負上了沉重的利息負擔。

中國企業生產經營和建設資金主要來源於銀行貸款。CPI高企,導致通貨膨脹,對企業最明顯的影響是使企業資金占用量不斷增加,資金需求迅速膨脹。然而,企業的資金來源卻受多方限製,以至於資金的供給量持續性短缺,資金成本不斷提高。通貨膨脹是通過影響利息率來影響企業資金成本的。一般來說,物價上漲利息率也會隨之上漲。這種情況下,通貨膨脹會使企業的經營風險轉移和積聚到國家銀行,埋下金融風險隱患,從而嚴重削弱金融業對經濟發展和經濟結構調整的杠杆作用。

物價上漲對工業企業的影響顯著。由於原材料購進價格漲幅明顯高於工業品出廠價格,直接影響工業企業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一是增加了企業的生產成本,企業消化價格上漲的壓力增大,使一些企業的生產經營左右為難;二是由於市場競爭,企業產品的漲價空間不大,企業利潤明顯減少,勢必影響企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進而對部分工業經濟持續發展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同時,物價上漲也導致了企業的用人成本和壓力增大。

通貨膨脹與失業的複雜關係

高企的CPI會影響就業。經濟學上的菲利普斯曲線是闡述失業與通脹關係的。1958年,菲利普斯根據英國1861—1913年間失業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的經驗統計資料,提出了一條用以表示失業率和貨幣工資變動率之間交替關係的曲線。這條曲線表明:當失業率較低時,貨幣工資增長率較高;反之,當失業率較高時,貨幣增長率較低,甚至是負數。根據成本推動的通脹理論,貨幣工資可以表示通脹率。因此,這條曲線就可以表示失業率與通脹率之間的交替關係。即失業率高表明經濟處於蕭條階段,這時工資與物價水平都較低,從而通貨膨脹率也就低;反之失業率低,表明經濟處於繁榮階段,這時工資與物價水平都較高,從而通脹率也就高。失業率和通脹率之間存在著反向變動的關係。

在工資收入是居民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的情況下,隻有增加員工工資收入才能維持或者增強消費者的購買力,購買力膨脹會使總需求擴張,在供給不變的情況下有形成“需求拉動型”通脹的可能性。提高員工工資是短期應對通脹衝擊的重要手段,能夠緩解價格上漲對居民實際生活水平的負麵影響。不過,如果工資水平提高過猛或者過快,有可能進一步加劇通脹壓力。名義工資的上漲往往伴隨著更快的價格上漲,進而使得實際工資增長緩慢,甚至出現下降。但是工資水平的提高,會使得企業傾向於減員增效,一部分人力資本因為儲備不足而被裁減,從而引起失業率的提高,根據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原理,在就業狀況不佳的時候,短期政策層麵存在提高通脹的傾向。米爾頓·弗裏德曼的著名理論進一步告訴我們,失業-通脹的交替關係在預期的作用下可能會消失,結果是一條垂直的菲利普斯曲線——通脹加劇而失業沒有得到緩解。這樣一來,提高職工工資非但沒有緩解通脹,反而加劇了價格總水平的持續上升。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大國,要趕超世界先進水平,要解決13億多人口的衣食住行問題,經濟不能不保持一定的增長水平,但中國對通貨膨脹的經濟承受能力有限,因此,要切實處理好經濟增長和通貨膨脹兩者之間的平衡關係,既要保持適度的經濟增長速度,促進就業增長,又要使通貨膨脹保持在合理的、可承受水平上。也就是說,必須正確處理好發展速度與抑製通貨膨脹的關係,把握好“度”。其基本原則應是不能降低人民的實際生活水平,否則,通貨膨脹幅度過大,人民生活承受不了。曆史經驗表明,隻有在價格上漲幅度與經濟增長速度和社會公眾可承受程度相適應的情況下,才能保證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穩定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