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8月28日,馬丁·路德·金在華盛頓廣場的林肯紀念堂前舉行了規模浩大的黑人集會,發表著名的演講《我有一個夢想》。當天,肯尼迪總統就邀請他到白宮做客。1964年,馬丁·路德·金被授予諾貝爾和平獎。
1968年4月,馬丁·路德·金前往孟菲斯市領導工人罷工,下榻洛林汽車旅館。4日晚飯前,他立在二樓三百號房間的陽台上,與人談話。這時在街對麵的一幢公寓裏,一個狙擊手端著一架帶有觀測鏡的汽步槍,向他射去。子彈從前麵穿過他的脖子,在顎後爆炸,他隨即倒地不起。下午7時零5分,醫生宣布:由於子彈炸開了大動脈血管,切斷了頸髓,馬丁·路德·金溘然長辭。他死時還不足40歲。
馬丁·路德·金遇刺剛一個小時,全國甚至全世界都已通過電視屏幕看到了警方和聯邦調查局特工雷厲風行的調查工作。1968年6月8日,殺害金的凶手在英國倫敦被美國安全部門的人員逮捕,四天之後,他被引渡回美國。
暗殺金的不是黑人,而是白人詹姆斯·厄爾·雷。他曾在密蘇裏州監獄服刑,1967年4月,即在孟菲斯凶殺案發生的前一年,越獄逃跑。雷在向金開槍後,由於感到憂慮和恐懼,化名為伊利克·加爾特,先逃往美國的馬裏蘭,而後逃往英國。美國聯邦調查局為了追捕他,先後投入了3014名特工人員的力量,累計行程50萬英裏,花費了140萬美元,堪稱美國曆史上規模最大的追捕逃犯的行動。1969年3月10日,詹姆斯·厄爾·雷作為自供殺人犯,被判監禁99年。
雖然聯邦調查局斷然肯定詹姆斯·厄爾·雷就是真凶,但是,人們覺得事有蹊蹺。這個曾在所有最不值一提的盜竊中落網的竊賊,從越獄逃跑到1968年3月的這一段時間裏,怎麼會如此巧妙地一再繞開警方和聯邦調查局設置的重重羅網、耗費了聯邦調查局的大量人力物力呢?這應該不是一人能力所為,應該有背後的力量支持。這種力量究竟是來自哪裏呢?
有人根據曆史情況,懷疑謀殺案是聯邦調查局所為。聯邦調查局局長胡佛曾經在公開場合大罵馬丁·路德·金是個大騙子。在1967年6月,當美國黑人民權運動領導人金與其他領導人在紐約州開會並宣布實施民權運動計劃時,聯邦調查局局長埃德加·胡佛就開始不斷挑金的毛病,指責他企圖“公開邀請”人們參加夏季將在某些城市興起的暴力事件。馬丁·路德·金獲得諾貝爾獎之後,胡佛還給他送過恐嚇信。胡佛對他的仇恨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有可能詹姆斯隻是被利用,做了個無辜的替罪羊而已。雷被捕後,廣泛傳說他並不是單獨行動的,而是與人合謀從事暗殺活動的,但美國總檢察長拉姆塞不斷發表評論,毫不重視這些傳說。
後來,迫於輿論壓力,在金被害10年後,1978年美國國會不得不對金被刺一案重新進行專門調查。調查於1978年結束,所得材料達數十萬頁,總結報告達800頁。最終作出了金死於密謀的新結論,但卻無法查明密謀的具體參加者。
從各種事實和各種評論來看,詹姆斯·厄爾·雷暗殺馬丁·路德·金是不是孤立的行動,還是與其他人或機構共同謀劃的,依然是個懸案,盡管刺客雷一直未供認其動機。
1986年1月,總統羅納德·裏根簽署法令,規定每年一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一為美國的馬丁·路德·金全國紀念日以紀念這位偉人,並且訂為法定假日。金雖然離去了,但他永遠活在所有熱愛他的人心中。
拉賓遇刺之謎
1995年11月,以色列前總理拉賓在參加一場集會時被一個反和平的極右青年刺殺。凶手被當場抓獲,他對自己的罪行供認不諱,然而事實上案情沒有那麼簡單……
以色列前總理拉賓曾經參加了抗擊法西斯的鬥爭,是以色列的一代英雄。他於1974年和1992年兩次出任工黨領袖和內閣總理。1994年,為表彰拉賓在推動中東和平進程所作的努力,諾貝爾獎委員會授予他諾貝爾和平獎。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崇尚和平的人,卻因為和平而被刺身亡,成為曆史的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