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向成功的投資者學習
“三人行必有我師”,渴望成功投資者的你,可以拜成功的成功投資者為師,從他們那裏吸取大師的投資精華,提高自己的投資技巧,從而全麵提升自己的投資能力,進而在投資領域取得輝煌的成就。
伯頓·麥吉爾:幫你踏上華爾街的選股原則
成功的投資者之所以成功的秘密不在於他挑選了哪隻股票,而在於他在挑選股票前所依據的原則。伯頓·麥吉爾在《漫步華爾街》中成功提出了選股的三原則,到今天還依然充滿了活力!
原則一:盡量少交易
伯頓·麥吉爾在這裏提出的盡量少交易包含兩個層麵:
第一,交易的頻率要盡量地減少。
“贏家持股,輸家賣股”,這是一句在股市廣為流傳的格言。這句格言之所以流行的原因在於過分頻繁地操作隻是成就了經紀人的好事,或是在你實現了資本利得後向國家作貢獻。當然這裏的意思並不是說永遠不要賣掉獲利的股票。如果當初促使你購買股票的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你持有的許多“潛力股”可能早已失去了投資價值,這時你盡可果斷交易,但在另外更多的情況下想抓住一個合適的賣點畢竟十分困難,況且還有沉重的稅負會包含其中。所以,許多投資大師的投資哲學都是盡可能減少交易的頻數。
第二,退出市場的時候盡量要趁早。
有效市場理論告誡我們,不管你的投資理論有多麼明智,它也不可能使你穩獲超過一般水準的回報,更何況作為業餘投資者的我們在運作時還漏洞百出。財務報告並不總是值得信賴的,而一旦有媒體披露了有關某公司的消息,市場便馬上會將其考慮進去,並在股價上得以充分的體現。在挑選個股時,盡管你不斷地學習各種投資理論和技巧,然後充滿信心地定下自己的投資策略,再小心翼翼地加以實施,到了最後,結局又會怎樣呢?
即使結局很好,你連續N年刷新曆史增長紀錄,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就是正確的,更不意味著你掌握了市場的真理。被稱為“股神”的巴菲特也許隻是那隻能夠在“打字機前隨機地打出一部《莎士比亞全集》的大猩猩”。頂級基金投資大師彼得·林奇也許確實很荒謬、很幸運地贏了市場,但是他在市場生涯的最輝煌時退出市場,顯示了他的眾所不及的人生智慧。從某種程度上講,隻要你不退出市場,交易之路,是一條必輸的路,就像某些人認為人類曆史的最終必定是人類文明的徹底毀滅一樣。有多少人能夠在自己大贏特贏的時候撤出自己的部分資金,預防萬一?急流勇退四個字絕不是說說那麼簡單的。
原則二:搭建“空中樓閣”,有利可圖
市場上總會流傳關於某些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傳聞,重要的是,如果投資者相信它們,並願意為此搭建股價的“空中樓閣”,那麼,購買這些股票將是有利可圖的。
心理因素在股票定價過程中很重要。個人投資者也好,機構投資者也好,他們都不是冰冷的計算機,不可能先準確地估量出一隻股票的合理市盈率,而後再發出買賣的指令。相反,他們都是有血有肉的人,在決策時都會受到貪婪、衝動、希望、恐懼等種種情感因素的影響,這也是為什麼成功的投資者必須兼備高深的理解力和敏銳的洞察力的原因。當然,市場也不是完全主觀的,如果一個公司業績的增長已成定局,那麼股票價格肯定將對此作出反應。然而,股票有時也像人一樣,其中的一些就是比另一些更具魅力,而且一隻股票的市場傳聞越是得不到追捧,其股價波動的幅度就越小,價值回歸的過程就越慢。成功的關鍵在於先知先覺,你應當能洞察其他投資者的思路,並在幾個月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所以,當市場上流傳著關於某些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的傳聞時,你需要問問自己,你持有的股票的市場傳聞能否吸引住投資大眾?它能否產生夢幻般的蔓延效應?能否讓投資者敢於在其上搭建起股價的“空中樓閣”?
事實上,選股的原則在投資股票中是很重要的。上述的伯頓·麥吉爾給我們總結的選股原則對我們的投資有很重要的指導意義。在投資的時候,根據股市行情,把這樣的選股原則運用其中,就相當於為我們的投資上了一道保險,也為盲目的投資者指明了方向,可以避免一些投資失誤。
知識卡
投資常識
你知道如何從股市中獲利嗎?事實上,投資活力不外乎三種方式:
第一,購買正在成長中的公司股票,讓股票隨著公司的成長而增值。
第二,購買便宜的股票,待到股價恢複到合理水平時賣掉。
第三,購買開發了新產品、開辟了新市場的公司股票。
你知道選購股票的方法有多少種嗎?其實選購股票的方法多種多樣,但歸納起來不外乎兩種:
第一種,對股價進行技術分析後購股。
第二種,對企業進行基本分析後購股。
最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技術分析研究的是什麼時候買,基本分析研究的是買什麼,兩者相輔相成,才能購買優秀股票。即使投資一家優秀的公司,也不能忽視股價的技術位區,否則會造成損失。可是光憑技術分析來投資,是不可取的。例如,出乎技術分析家意料的壞消息會使原以為跌到了穀底的股價再往下跌。投資者必須把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結合起來使用,才能作出正確的判斷。
格雷厄姆:不可不知的價值投資
世界價值投資之父本傑明·格雷厄姆,在其1934年的原創性論文《證券分析》中首次提出了價值投資觀念。
價值投資概說
一般情況下,采用價值投資法的人以買下整個公司的審慎態度來下單買股票,很少會注意當時股票市場的狀況、政治氣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