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經營人脈,為自己創富
好人緣是好財源的基礎,在投資圈子裏需要耐心經營自己的人脈,利用自己的人際關係網來鋪就成為富人的路。在讀懂“和氣生財”後,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這就掌握了網絡人脈的秘訣,也就找到了去往富國的路。
用心經營自己的人脈磁場
商場有句俗語是“天大的麵子、地大的本錢”,道出了人脈資源在商業活動中的重要性。
有人說:“看一個人的人際關係,就知道他是怎樣的人,以及將會有何作為。大多數人的成
功,都源於良好的人際關係。”對此,聰明的投資者總是用心去經營人脈“磁場”,並在其
中如魚得水,遊刃有餘。
隻有好人緣,才有好財源
好人緣是好財源的基礎,借關係生財也是很多投資人的習慣之一。“借”關係生財,顧名思義就是借用一定的關係使自己原有的財富更加充足,得到飛躍增長。美國億萬富翁哈默的借術可謂技高一籌。
哈默在事業剛開始起步時就巧妙地“借”用了關係來發展自己。最初哈默憑借與列寧非比尋常的關係去前蘇聯考察之際,發現了無限商機。這為他此後的財富劇增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當時的蘇聯正處於遍地饑荒的時期,而另一方麵他們卻擁有大量的因為沒有出口途徑而積壓成堆的皮毛、寶石、白金、木材和礦石等。反觀美國那時卻是另一個相反的情景,糧食多得許多人把它往海裏倒。兩者相對來看,聰明的哈默認為這其中蘊藏著巨大的賺錢機會。他把自己的想法向前蘇聯官方表述了以後,被召到列寧的辦公室去麵談,得到了列寧的稱讚與大力支持。
於是他從美國買進大批的糧食運到前蘇聯,賣給當地人民。這不僅使當地人民歡迎他,而且也為自己的口袋賺進了大筆的錢財。由於有列寧的支持,哈默放開了手腳,要大幹一場。後來,哈默說服福特公司到前蘇聯去發展,並且讓自己成為福特的代理商。這一做法,不僅為福特公司帶來了更大的市場,哈默個人也獲得了不少的利益。由福特公司開一個很有代表性的好開端,以後,不論哈默走到哪裏,都會有商家請求其成為他們的代理商。在前蘇聯,當哈默代理的商品被當地人民一搶而空的同時,哈默經營的皮毛、寶石收購站的顧客也是蜂擁而至,每天都門庭若市。僅僅兩年時間內,哈默的盈利翻了幾番,達到十多萬,甚至幾十萬美元。基於哈默與列寧的關係,他在該國的發展可謂是一路順風。官方不僅不加阻礙,而且都很配合,在有關方麵盡力給予幫助,因而很短的時間內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後來,因為哈默與蘇共書記勃列日涅夫結成好朋友的關係,他再次同前蘇聯簽訂了一筆200億美元的合同。
哈默憑借自己的好人緣為自己開通了一個好的財富源頭。並且在以後的投資經營中利用自己的好人緣,贏得了各方麵的幫助,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了巨大的財富。
善待盟友,拓寬財路
在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明白了好人緣才可以為自己帶來滾滾的財富後,就要善待自己的盟友,這樣才可以保證自己的財路更寬闊。
張果喜,江西果喜實業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1979年開始生產出口日本的佛龕,占據了日本大部分佛龕市場,並在加拿大、德國、韓國、泰國和香港等地開辟了經銷處和辦事處,產品共五大類2000餘種,個人資產達數億元。有“巧手大亨”之美譽的張果喜深明事物的利害,在開拓日本市場時他照顧好方方麵麵的利益,善待盟友和對手,很快便成為日本佛龕市場的“龍頭老大”。
張果喜在日本取得了一定的市場地位以後,就與日商建立了穩固的代理關係,全部佛龕產品都由日商代理經銷。不久,新情況出現了。隨著張果喜生產的佛龕在日本市場的暢銷,一些頗具眼光的日本商人看到銷售這種佛龕非常有利可圖,為降低進貨成本,一些銷售商就想走捷徑,想繞過代理商直接從張果喜那裏進貨。張果喜為了維護代理商的利益,拒絕了投機商的要求。從而更加贏得代理商的尊重和信任,讓他的生意更加的紅火。
在生意場上很多聰明的投資商都明白利益均分的道理,隻有善待自己的合作夥伴,才能夠保證自己的生意長期發展下去。
經營人脈,廣交朋友
搞好人際關係,不管是普通的朋友,還是生意上的客戶,都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做生意投資一定要廣交朋友,善處關係,無疑就能夠幫助你在競爭中處於一種領先的地位,取得事
業上的成功。在經營人脈,廣交朋友上,溫州商人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1988年,邵東平聽人說萊蕪沒有溫州人做衣服,於是隻身由濟南趕赴萊蕪,找到當時的人民商場負責人,想在商場要個位置。負責人當即告訴她:免費一個季度試營業。邵東平抓住時機,當天便在商場給出的櫃台上打出了“溫州西裝、大衣服裝店”橫幅招牌。由於正趕上了萊蕪人從中山服到西服的大換裝,從試營業的第三天邵東平接下了一條褲子開始,此後生意日漸紅火,後來,他讓自己的朋友邵國峰帶著孩子也來到了萊蕪。邵國峰的裁剪手藝和邵東平的縫紉技巧很快得到了顧客的認可,生意忙得夜以繼日,於是就陸續地招來了家人親戚幫忙,彙成了萊蕪的溫州服裝加工村。
慢慢地萊蕪市溫州人的服裝市場越做越大。邵東平自豪地說:“凡在這條街上做服裝的都是我帶來的。”這幾年,人們在穿著打扮上追求個性、時尚,邵國峰緊跟市場需求,進料講究質地,式樣設計獨特,生意一直看好。店名不久又由高檔服裝店改為邵東平布匹超市,安置工人三十多名。
邵東平重視親情關係網的建設,作為溫州商會副會長的他,曾代表自己的企業和萊蕪溫州人商會,帶著花籃前往老鄉陳定國開業的上海羊毛衫廠祝賀。不同地域的溫州同鄉之間的相互聯誼,使他受益匪淺。
因此投資者的人脈資源相當重要,隻有借用豐富的人際關係,廣結善緣,才可使自己飛黃騰達,很多有錢人的成功一再驗證了這一觀點。
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經營人脈
經營自己的人脈關係網,不單單是要在自己的親朋好友當中進行,還要善意拓展人際關係。在拓展人際關係的時候,幫助他人是一個最便捷的途徑。幫助陌生的人,會在一種親和力的作用輕鬆地搭建“人情”的網絡。在幫助他人的過程中,要保持一顆善心,要舍得付出,此外幫助窮人的時候,要避免歧視的惡魔。
要有一顆善心
善心是幫助他人的前提,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才可能真誠地幫助他人。猶太富人教育孩子的時候,就培養他們救濟窮人的善心。
猶太人認為,提供幫助是“富人的責任”,獲得幫助是“窮人的權利”。在長期流亡的艱苦歲月中,猶太富人往往自覺地替窮人掏腰包,接濟貧窮在猶太人中成為一種社會習慣。哪怕是家無三餐的窮苦猶太人,也都保存著一個攢錢的小盒子,準備施舍給比他們更窮的人家。
猶太社團裏必定會有慈善機構,這些慈善機構都是靠著富裕的猶太人的捐助來維持的。在每周不同的日子裏,窮苦的猶太學生分別到不同的猶太人家中去吃飯,以便使得這些學生能夠安心讀書。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一些龐大的猶太共同體,如英國倫敦或美國紐約的猶太共同體中,最大最多的機構也許就是從事慈善救濟和募捐的機構。它們不但保證了共同體成員的需要,而且在其他共同體處於危難之中,或麵臨大量移民時,提供了至關重要的支持與資助。
每當以色列處於戰爭之時,海外猶太人的捐款便會潮水般地湧來。除了現金和支票,人們還會送來房屋和汽車加油站的契據。婦女會獻出自己的戒指和首飾。孩子會獻出自己積攢的硬幣。一個老人甚至獻出了他的全部財產:30美元6角9分。猶太教神學院的一位教授給募捐組織送來一張2.3萬美元的支票。他附帶在便條上所寫的一段話,最具代表性地體現了“慈善乃公義”的巨大感召力:“我們願以任何方式幫助你們,隻要你們覺得可行,我會心甘情願地奔赴以色列,換下別人去完成其他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