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們都愛赤足跑(1 / 2)

我們都愛赤足跑

風情風尚

作者:鈴木優子

“嗒嗒嗒嗒嗒嗒”,清晨爽朗的空氣中,渥美由香小姐輕快地慢跑著,但她腳下的聲音卻明顯和運動鞋不同,她竟然穿著一種奇怪的涼鞋跑步,一雙僅由鞋底和一根帶子組成的涼鞋。這種涼鞋名叫“瓦拉奇”(Huarache),由隱居在墨西哥奇瓦瓦州銅峽穀深處的塔拉烏馬拉族人發明,塔拉烏馬拉族被稱為地球上最善於長跑的人,而他們的跑步裝備僅為赤腳或瓦拉奇涼鞋。渥美由香小姐每天抽空跑步,一個月下來可跑300公裏,雖然隻穿著瓦拉奇跑了一年,但她已經愛上了這種感覺,稱不會再穿普通的運動鞋跑步了。

渥美小姐從40歲開始接觸長跑,可總是被膝蓋以及腳踝的傷痛所困擾。2011年,在讀過美國作家克裏斯托弗·麥克杜格爾的《天生就會跑》(Born to run)這本被赤足跑愛好者們奉為“聖經”的書之後,她便萌發了嚐試赤足跑的念頭。開始時她嚐試了將五指各自分開的五指鞋,但因其需要很長時間適應,後來在友人的介紹下,穿上了瓦拉奇涼鞋。瓦拉奇結構簡單,製作工藝並不複雜,渥美小姐製作了自己的瓦拉奇,在試穿後驚喜地發現它們很合腳。第二年六月,渥美小姐穿著瓦拉奇參加了北海道佐呂間湖的超長距離馬拉鬆,跑完了100公裏。今年又參加了東京馬拉鬆,可惜比賽那天寒風凜冽,雖然渥美小姐幹勁十足,但穿著瓦拉奇的她腳趾凍得冰涼,在人潮中被跑鞋選手踩了很多次,但即便如此,她還是在四小時內跑完了全程。在接下來的名古屋女子馬拉鬆中,渥美小姐以3小時47分鍾跑完全程,刷新了個人最好成績。雖然經曆了這麼多比賽,她卻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膝蓋不疼了,腳踝也不會扭傷了,甚至也不再肌肉疼痛了。

現在日本有超過1000萬人經常跑步,而人們享受奔跑樂趣的方式也多種多樣,其中一種便是赤足跑,人們直接光腳跑步,或者穿著觸感類似於赤腳的跑鞋。2009年《天生就會跑》這本書問世以後,美國掀起了一股赤足跑熱潮,2010年5月,日本也成立了赤足跑步(Barefoot running)協會。協會的理事吉野剛先生被稱為“赤足王子”,是日本赤足跑界的佼佼者。吉野先生曾到美國讀碩士,學習運動教練方麵的知識。在美國他被赤足跑步的魅力所征服,決心回國致力於這種運動的普及。他認為赤腳的好處在於能讓腳部的感覺更加敏銳,喚醒人類原本就擁有的能力。過去的孩子們不就是光著腳丫在野地裏跑來跑去嗎?後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生活環境中綠色越來越少,人們習慣於穿鞋了,腳底的感覺變得越來越遲鈍。

現在的運動鞋質量越來越好,科技含量越來越高,但為什麼受傷的人卻並未減少呢?吉野先生認為這是因為我們的腳部受到鞋子的保護之後,原本能夠保持肌肉運動平衡及減輕骨骼、關節負荷的機能由此退化了。為了讓腳部恢複這些機能,減少傷痛,赤足跑無疑是一個有效的方法。美國哈佛大學進化人類學教授裏瓦曼認為赤足跑可使關節受到的壓力減少五至七成。

赤足跑為何可以減少傷痛呢?因為這種方式的最大特征便是前腳掌著地。前腳掌指的是從腳趾跟到腳心(含腳心)的區域。穿一般運動鞋的跑者多為後腳跟著地,這樣腳部受到的衝擊可能會傷及腳踝、膝蓋或腰部。而前腳掌著地時,減輕了後腳跟的負擔,這時跑步者步幅減小,雙腿在身體正下方蹬地,利用下肢的彈跳力推動身體。這種方式從腳部構造來說,是有其合理性的。前腳掌的麵積是腳跟部的兩倍,再加上腿肚及阿基裏斯腱(俗稱腳筋)等部位可吸收衝擊,前腳掌著地受到的力就分散了。這樣不但比後腳跟著地少受大約三分之一的衝擊力,且腳掌的感覺變得更加敏銳,使跑者更易避開障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