丟勒不但繪製了這種似乎帶有一點神秘主義色彩且寓意頗深的自畫像。而且,在他的大幅宗教題材的作品《羅塞庫拉契的祝祭》與《聖三位一體的禮拜》中,他也以“旁觀者”或“助手”的形象多次出現在畫麵上。
1500年以後,丟勒在繪畫上又有了新的發展與成就。例如《博士來拜》、《海之奇跡》、《複仇女神》、《聖瑪麗婭祭壇畫》、《亞當與夏娃》等都是比較優秀的作品。
1505年,正當紐倫堡瘟疫流行的時候,丟勒第二次遊曆意大利。他在威尼斯畫派的大畫家喬凡尼·貝裏尼的指導下,對威尼斯的油畫技法與色彩有了深切的感受,同時,他在藝術上的傑出成就也受到了意大利同行們的青睞與敬佩,從而出現了開頭的那一幕。這一期間,丟勒主要創作了《威尼斯婦人》、《戴念珠的聖母》、《羅塞庫拉契的祝祭》與《聖三位一體的禮拜》及《赫拉祭壇畫》等,隻是最後這幅傑作《赫拉祭壇畫》不幸於1509年遭到焚毀。
丟勒經過兩年的學習之後回到紐倫堡。這一時期又產生了不少作品,其中的《騎士、死神與魔鬼》、《在書齋中的聖哲羅姆》、《憂鬱》等三幅被公認為他創作黃金期的三大銅版畫。在《騎士、死神與魔鬼》中充滿一種緊張的,令人不安的情緒,畫麵上是一個堅韌不拔、意誌剛強的基督徒在惡勢力中前進。丟勒表達了自己的觀點,那就是在這樣一個動亂不安、充滿痛苦的社會中,人文主義者應該如同“基督騎士那樣向專製的惡勢力宣戰”。
《書齋中的聖哲羅姆》刻畫一個全力以赴地進行科學研究的學者形象。畫麵展現了一間狹小的書房內,聖哲羅姆正沉浸在自己的事業之中。地上是一群已被科學的力量馴服了的、打著盹的溫順的野獸。透過那彩色的窗子,縷縷陽光照射進來,呈現出安適的氛圍。丟勒在這裏鮮明地舉起科學的人文主義大旗,並對科學必定戰勝野蠻的偉大力量充滿信心。
《憂鬱》所顯露的情感思想更為曲折難解,被人們稱作“一首聽不明白的交響樂”。畫麵中的人物手中拿著圓規,她的臉上表現出一種猶豫、懷疑、失望的複雜表情。屋內到處散落著沙鍾、天秤、鋸子、刨子與釘子等。所有的一切都是安靜的,似乎已經凝結。愛神停止了嬉戲,小狗也疲倦地睡為一團,屋內籠罩著一層昏黃的光,又似乎一切都已停止了很久,落了一層淡淡的灰塵。整幅作品既好像是展示了科學探索的莊嚴與偉大,又好像是處於激烈的思想矛盾的鬥爭中,無論怎麼設想,《憂鬱》依然是一個解不開的謎。
這三幅銅版畫標誌著丟勒版畫藝術的高峰。其實,早在中世紀就已出現了銅版畫,但一直沒有得到發展。在丟勒的這三幅作品中,丟勒利用新穎的構圖,采用平行線、交叉線及點線的結合來表現物體的不同質感與形體,從而獲得了完善的效果,讓17世紀帶有匠氣的銅版畫黯然失色。
在丟勒的晚年,他的創作趨於圓熟。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四使徒》。《四使徒》創作於1526年,當時是贈給紐倫堡市參議會的。這是兩幅狹長的巨幅畫像,描繪了耶穌的四大門徒:約翰與彼得、保羅與馬可。左邊的一幅是仁愛與智慧的象征,身著柔軟的紅色鬥篷的青年是約翰,他的身旁是身材魁偉的彼得正在俯著閱讀。右邊一幅是正義與力量的象征,身體高大的保羅穿著厚重的白色鬥篷,一手拿書,一手拿劍,他的身旁是機警勇敢的馬可。兩幅作品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丟勒完全拋棄了意大利那種在寬闊的空間背景中展示人物的習慣方法。把四個人物緊湊地安排在畫幅之內,從而使畫麵給人以更強烈的衝擊力。
兩年之後,即1528年4月6日,丟勒在紐倫堡去世。
丟勒是一位勤奮一生的偉大藝術家,他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及理論著作,其中有350幅木版畫、100幅銅版畫、100多幅素描及60多幅油畫。此外,他還留下了豐富的文字材料,除了他的自傳、書信及日記外,丟勒還對藝術理論進行了深入的研究。他完成了《測量指南》、《鞏固城市之要求》與《人體比例論》三大著作,尤其是《人體比例論》更是美術史上的重要著作,丟勒在其中寫道:“我們樂意觀看美的事物,因為這能給我們以歡樂。”真的藝術,包含在自然之中,誰能發掘它,誰就能掌握它。
丟勒不僅是個偉大的藝術家,而且也是一個築城學家、建築家,丟勒的偉大足可以與當時最偉大的人物相比美。因此,德國的大詩人歌德說道:“當我們明白知道了丟勒的時候,我們就在真實、高貴、甚至完善之中,認識到隻有最偉大的意大利人才可以和他的價值等量齊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