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節:貨幣戰擊垮美洲,財富欲摧毀文明(1 / 2)

第十一章 美洲之行 第十四節 貨幣戰擊垮美洲,財富欲摧毀文明

貨幣是武器,經濟是戰爭,經濟戰爭的威力比原子彈要強大的多,原子彈隻能摧毀一部分人的肉體,可金錢卻能讓所有信仰他的人變成行屍走肉。

張成才造不出原子彈,甚至火藥都造的很粗糙,張成才也不懂的什麼貨幣戰爭,因為他本來就是個小混混,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忽悠。

大忽悠有大忽悠的好處,他雖然不會造原子彈,也不會玩經濟戰,可他卻知道一個亙古不變萬世永存人盡皆知的道理,人是必須要吃飯滴!莊稼是拿錢買不到滴!死人的原因有很多,餓死才是最難受滴!

雖然後世的專家們對這種小農經濟的思想進行了多方的批判,可張成才因為站的太低,看的太近,無論磚家叫獸們怎麼說,也沒能動搖他那顆以農為本的心,這種頑固的封建殘餘思想,不光伴隨了他的前生,還跟著他來到了大唐,來到了美洲。

一個人想教他點好很不容易,可學壞卻容易的很,比如你教小孩把大點的蘋果留給自己,估計一次他就能學會,可你要是讓他把大點的蘋果給別人,估計十次他也記不住,這不是國人的悲哀,也不是人類的悲哀,而是動物的天性。

自私是動物的天性,而人與動物卻有著很大的不同,動物的貪婪隻會表現在食物上,可人類在口舌之欲得到了滿足之後,還會有許多的精神需求。

美洲的土著顯然已經滿足了自己的口舌之欲,大批的糧食、牛羊從澳洲運到了美洲,大批的金銀從美洲拉到了澳洲,絲綢茶葉在美洲泛濫成災,部落的首領比的也不再是什麼德高望重,糜爛的生活迅速的摧毀了美洲土著故有的信仰。

現在的他們,早已沒有了幾年前萬眾一心共赴國難的勇氣,也沒了奮起抗爭抵禦侵略的心情,他們想的是如何多撈點金銀,如何多弄點實惠,如何把部落的財產弄成自己私有,如何把到手的財物留給兒孫傳承!

在張成才眼裏,這樣的人群多少都不可怕,他們已經被金錢變成了一堆堆的行屍走肉,他們每天忙忙碌碌的隻為做一件事,挖金子,挖銀子,自己一天不挖,就會比別人窮!

這幫人對耕種徹底失去了興趣,大量的土地都在荒蕪,他們對山林失去了興趣,甚至不願意拉開弓箭去對付野獸,黃金和白銀完全占據了他們的眼球,為了這些東西,他們甚至不顧親情。

由於權力的不同,美洲土著迅速的分化成了兩個階層,貧富差距越來越大,讓人欣喜的是,不光富人以學習大唐文化為榮,連窮人都把進入張成才的城池作為畢生奮鬥的目標。

為了讓袁天罡的心裏能舒服一些,張成才把這座城池命名為唐城,在張成才他們看來,唐城是自己在美洲的一個棲息地,唐城是自己在美洲的一個落腳點,可在土著看來,唐城是名副其實的黃金之城,是財富的象征。

生產力的極速提高,使美洲的生產關係也發生了劇烈的變化,母係氏族社會迅速的完成了向父係氏族社會的轉化,原始的共同分配製度在一夜之間發生了崩塌。

在這一刻,人類終於露出了貪婪的本性,氏族部落的首領們瘋狂的聚斂財物,瘋狂的掠奪部落財產,殘酷剝削氏族部落的普通民眾,一個擁有著崇高信仰和文明的美洲,在張成才的金錢攻勢下,發生了曆史性的巨變。

無數的土著帶著美好的夢想來到了唐城,城池裏已經容不下更多的人進入,為了自己能在唐城的羽翼下生活,他們拿起了工具,抄起了刀槍,為大唐在美洲開疆擴土貢獻出了不可磨滅的功勳。

一座座的新城拔地而起,一塊塊的土地納入手中,一批批的土著為大唐戰死,一群群的俘虜變成了農奴,張成才所帶領的大唐軍隊,在這個地方已經可有可無,他們需要做的,隻是掏多少銀子買多少俘虜,再拿糧食把銀子收回到手中。

土著的力量不斷的下降,以前的信仰也遭到了徹頭徹尾的懷疑,他們扔到了瑪雅的禮法,拿起了大唐的紫陽真經,無論是吃飯喝水還是走路睡覺,他們的嘴裏都念念有詞,感謝著大唐的神仙給他們帶來了這麼多的幸福。

袁天罡是從頭到尾參與了整個的事件,他眼睜睜的看著一個個優秀的種族被金錢俘虜,眼睜睜的看著一個文明從此消失的無影無蹤,花白的頭發彎曲的身體,無不向人們說明著他的年齡。為了大唐、為了道教,他可以說是奮鬥了終生,可這真的是他想看見的嗎?

每一個種族在自己最危難的時刻,總會出現英雄人物,美洲的土著當然也不會例外,隻是可惜,他們也無法適應社會如此之大的變動,為了懲罰不肯歸順的部族,張成才中斷了對他們的一切供應,聯合了眾多的部落展開了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