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劍仙(1 / 2)

王龍、冰菲兒齊齊點頭,三人一起向著三千米外醉酒狂舞的劍仙李白處飛去。

三人瞬間就飛到了劍仙李白的麵前,王龍不由好奇的仔細打量起這個人界著名的人物來。

隻見李白年約三十歲模樣,額下一縷濃密的黑須,隨風飄揚,一雙明亮的眼睛充滿了睿智,整個人顯得十分的精神,但是臉色微微泛紅,對於三人的到來毫不理會,還是繼續醉酒狂舞著手中的飛劍。

王龍腦中不由浮現出人界有關李白的記載。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漢族,生於安西都護府碎葉城,一說生於四川江油青蓮鄉,4歲遷居四川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這種說法以郭沫若為代表。

中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稱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其詩風格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

韓愈雲:“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唐朝文宗禦封李白的詩歌、裴旻的劍舞、張旭的草書為“三絕”。

李白的劍術在唐朝可排第二,在裴旻之下。但是,如果李白棄文從武,專心研究劍術,相信是不會亞於裴旻的。與李商隱、李賀三人並稱唐代“三李”。李白在年輕的時候是一位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俠士,這與他的三大思想之一的俠士思想有關,野史上有若幹關於這方麵的記載。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靜寧縣,隋朝末年,因避亂遷徙到中亞細亞碎葉城,李白即誕生於此。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到處遊曆,希望結交朋友,幹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

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

天寶初年,由道士吳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言,於天寶三、四年間,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

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近千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集詩人、神仙家、驢友、縱橫家為一身的偉大天才。

民間流傳,高力士曾為他脫靴,楊貴妃曾為他磨墨。

杜甫讚曰: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靈雲子大聲的喝起彩來:“李兄果然不愧是劍仙啊,這劍舞得是驚天地,泣鬼神。”

李白這才停止了舞劍,空中的酒葫蘆也瞬間回到手裏,李白隨手把酒葫蘆別在腰間,疑惑的望著王龍三人,問道:“三位是何人?我從未見過三位,不知道三位怎麼知道我李某的名字?”

靈雲子笑著答道:“李兄在人界就是流傳千古的人物,來了仙界依然是這麼聲名顯赫,在仙界不認識李兄的人還真是很少。”

李白聞言突然放聲大笑起來,說道:“這位兄台想必也來自人界把?不知道怎麼稱呼?兄台過獎了,我李某乃仙界一閑散之人,小小薄名,不足掛齒。”

靈雲子和李白客氣了一番,靈雲子把王龍和冰菲兒介紹給李白,大家互相認識了一番,這裏的人全都來自人界,大家都有種異地見老鄉的感覺。

李白望了王龍和冰菲兒一眼,悄悄的伸出兩縷仙元力,想要試探王龍和冰菲兒的深淺,但是他立刻感覺到自己的仙元力無論如何也接近不了兩人身前半米處。

李白暗暗的心驚不已,看來這兩個年輕人的修為比自己隻高不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