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曆史上皇帝萬萬千,但能稱大帝的卻寥寥無幾,而居魯士就是其中之一。古波斯帝國百餘年的輝煌都和這個名字有關。
在今天伊朗高原的西南部,是古代波斯人的故鄉。公元前6世紀初,古代西亞強國米底亞統治著這一地區。由於曆史記載的缺乏,實際上我們對居魯士的早年生活一無所知。隻知道他約於公元前590年出生,後來繼承父親岡比西斯之位,當上了波斯國王,這又使他成為米底亞國王的一個諸侯。但是約在公元前553年居魯士奮起造他的君主的反,曆經3年的戰爭,終獲成功。
後來流傳著一個關於居魯士的趣聞,使人們不禁想起有關埃迪帕斯國王的希臘傳說。根據這個傳說,居魯士是米底亞國王阿斯戴吉斯的孫子。在居魯士出生之前,阿斯戴吉斯做了一個夢,說他的孫子有一天會推翻他。於是國王就下令等這孩子一降生就把他殺掉。但是被吩咐承擔這項殺嬰工作的官吏不忍心做這等血腥殘酷的事,於是就把嬰兒交托給一對牧羊人夫婦,告訴他倆把嬰兒弄死。但是他倆也不忍心殺死孩子,於是就把他當做自己的孩子來撫養。最後當孩子長大成人後,真的推翻了國王。
米底亞人和波斯人在血緣和語言上都密切相通。由於居魯士保留了米底亞人的大多數法律,也保留了許多行政管理方法,所以說米底亞人的勝利與其說是要征服外國,倒不如說是要改朝換代。
但是居魯士很快就暴露了他要征服外國的野心。他的第一個目標是小亞細亞的裏底亞帝國,該帝國的國王是克裏薩斯,傳說是一個大富翁。居魯士的鐵是克裏薩斯的金所不能抵擋的,公元前546年,居魯士征服了裏底亞帝國,使克裏薩斯成了他的階下囚。
隨後居魯士就把注意力轉向東方,經過一係列的征戰,征服了整個東部伊朗,並把其並入他的帝國。公元前540年,波斯帝國向東一直蔓延到印度境內的印度河畔和中亞的查克隆提(今日色爾河)河畔。
由於無後顧之憂,居魯士現在就可以把精力集中到最有價值的爭奪目標——富饒的巴比倫帝國上,巴比倫帝國雖然位於美索不達米亞中部,但卻統治著古代中東整個肥沃的新月地帶。與居魯士不同,巴比倫君主納博尼都斯不得民心。當居魯士軍隊發動進攻時,巴比倫軍隊不想進行無濟於事的反擊,公元前539年,巴比倫一羽未發就向居魯士麵北稱臣。當時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也屬於巴比倫,所以都被劃入居魯士所控製的版圖。
居魯士取勝之後,繼而花費了幾年的功夫來鞏固他的統治,重新組織他的龐大帝國。隨後他又率軍向東北進發去征服馬薩格泰人,馬薩格泰人是居住在裏海東岸的中亞地區的一些遊牧部落。波斯人在一次小規模的初戰中告捷,但是卻在公元前529年進行的另一次戰鬥中敗北,居魯土——當時世界上曾出現過的最大帝國的君主——身亡於疆場之上。
居魯士顯然是一位有軍事天才的將領。但這隻是他一個方麵,也許更顯著的方麵是他的寬厚仁慈的統治特征。拿破侖曾經說過,“盛名無非是盛大的喧囂而已,喧囂越大,傳得越遠,什麼都會消失,隻有喧囂聲繼續存在,並在後輩兒孫中傳揚。”居魯士大帝沒有這樣的喧囂,他的盛名來自他的寬容。他擊敗了企圖謀害他的外祖父,但卻讓他和自己住在一起,頤養天年。他打敗了和波斯世仇的米底帝國,但仍把米底國王當作一個帝王對待,對國王的忠告言聽計從。他征服了巴比倫,在這裏他的寬容達到了古代世界的頂峰,他嚴令軍隊不許擾民,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宗教信仰。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把曆代巴比倫國王擄掠來做奴隸的各民族的人釋放,並派軍隊護送他們回故鄉,並以人力物力支援他們重建他們的家鄉和文明。這其中就有曾被稱為巴比倫之囚的以色列先民,正是居魯士大帝使他們回到了那快“流著奶和蜜的寶地——迦南”,也正是居魯士大帝幫助他們重建了耶和華聖殿,重建了猶太教,居魯士大帝的事跡也因此而載入聖經。而在他那個時代,征服者對待被征服者就是燒殺和掠奪,“沒有錢的就要他的妻子,沒有妻子的就要他的腦袋”。要是沒有居魯士,看來猶太人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至少在公元前5世紀就有可能會被滅絕。居魯士大帝是他那個時代的奇跡。希臘人長期認為波斯帝國是對自己獨立的主要威脅,即使這樣,他們也一直認為居魯士是一位絕對令人佩服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