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手機設計硬傷:那些奇葩的想法(1 / 1)

2.手機設計硬傷:那些奇葩的想法

一款好手機需要具備什麼必備元素?功能、性能顯然是需要考慮的,但工業設計同樣不能忽視。工業設計並不僅僅關乎於視覺感受,很大程度上還與使用體驗有關。在手機發展史中,我們看到過很多前衛、獨特的設計,它們可能看上去很吸引人,但使用體驗卻是極為可怕的。

指紋掃描儀設計在機身背麵

代表機型:HTC One Max

把指紋掃描儀設計在機身背麵,絕對是一種“反人類”的設計,尤其是這款手機還非常巨大,比如HTC One Max。當你拿著這款手機,你需要使用食指摸索著來使用指紋掃描儀來解鎖,但遺憾的手指還需要上下移動才能被識別,但HTC One Max碩大的機身顯然增加了操作的難度。

兩塊屏幕並不總比一塊好

代表機型:京瓷Echo

雙屏設計手機曾經盛極一時,但現在已經被用戶遺忘,這並非沒有道理。相比傳統的上下翻蓋、內外雙屏手機,京瓷Echo使用了內雙屏的設計,用來顯示Android界麵。但不幸的是,兩款屏幕將Android界麵完全分開,導致使用體驗十分怪異,即便是查看照片,你都需要忍受兩款屏幕間的黑邊空隙。

機身太小

代表機型:惠普Veer

曾經,火柴盒一般大小的手機代表了最前沿的時尚,但在智能手機時代顯然有些不合時宜。惠普在收購Palm之後,推出了一係列Web OS機型,其中惠普Veer僅僅配備了2.6英寸的觸摸屏,同時集成了QWERTY鍵盤,整機體積十分小巧。但遺憾的是它不具備流行的大屏幕、按鍵麵積較小也影響了手感,或許早個5年推出還會有點機會。

太厚重

代表機型:三星Galaxy K Zoom

其實大手機現在遍地都是,但是至少機身都在10mm或者更薄。但是,類似三星Galaxy S4 Zoom這樣內置了10倍光學變焦鏡頭的手機,顯然需要較厚的機身來容納伸縮式鏡頭,突出的背部鏡頭在打電話時非常別扭。即便是最新的Galaxy K Zoom降低了伸縮式鏡頭的厚度,依然要比主流智能手機誇張不少。或許,數碼相機的伸縮式鏡頭並不適合手機使用。

SIM卡槽設計不合理

代表機型:諾基亞Lumia 620

由於手機設計的改變,本來簡單的SIM卡位置也變得複雜。有的手機需要使用取卡針才能打開,有的深深地隱藏在電池、甚至是存儲卡下麵,還有一些手機甚至需要使用專用工具打開後蓋,才能更換SIM卡。

雞肋的後蓋設計

代表機型:魅族MX

一款手機,如果是僅僅為了更換SIM卡,需要專用的工具來打開後蓋,是不是有些“反人類”?

功能設計本末倒置

代表機型:微軟Kin

如果想要推出一款成功的手機,第一個必要條件就是它必須是一款“手機”。比如微軟Kin係列社交手機,其社交功能在當時十分強大,但如果你想進入日曆找到一條待辦事項,那麼還是放棄吧。另外,它也不支持應用商店。

缺少配件

代表機型:LG Intuition

如果手機廠商要推出一款以手寫為賣點的手機,我們至少希望它能夠內置手寫筆插槽,但遺憾的是LG Intuition並不具備,所以手寫筆要麼成為擺設、要麼不知何時就被遺忘在何處了。

配件雞肋

代表機型:HTC傾心

HTC傾心是一款於2011年推出的女性手機,為了突出定位,使用了圓潤的紫色機身和同樣嫵媚的配件來吸引女性用戶。不過,所謂的LED提示燈需要占用耳機接口,完全是一個中看不中用的擺設。

基本缺陷並推卸責任

代表機型:蘋果iPhone 4

一個詞:天線門。不管iPhone 4的設計多麼華麗、經典,但是稍微遮擋機身手機就沒有信號,那麼這就是一個嚴重的硬傷。另外,推卸責任無論何時都不是一個好的營銷態度,即使是喬布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