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民情(2 / 2)

而周氏兄妹雖然沒讀過書,甚至可以說連字都不識幾個,但正因為如此,在麵對社會的不公時,他們往往也是最尊重讀書人的,因為,這是中國這幾千年來平民鯉魚跳龍門的唯一途徑,正所謂“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你讀書,便有希望迅速改變自己的命運。此時的周富貴二人心中搖曳不已,也許他們自己都不知道,此時此刻,張宏已經不僅僅是身份尊貴的主人,而更像是一個能傾吐內心一切的大哥。

三人出了大門後便徑直向著紫荊山的方向走去,不過這一次,由於沒有乘坐轎子的原因,張宏將一路上的情景看的更清楚了,一開始到還好,畢竟張家作為桂平有名的望族,它所占的地方基本都是廣西極為稀少的平地和良田,因此百姓們雖然窮苦不堪,屋子也破破爛爛,但好歹也有個安身之處,不過這一切在前行了不久進入丘陵地帶後就徹底的改變了。

張宏本來以為自己穿的這身衣服已經算是又破又舊的了,但很快,他就發現他還是遠遠低估了清朝民間的貧困,在崎嶇的路途上,瘦骨嶙峋的乞丐比比皆是,他們大多拖家帶口,乞求著一點活命的食物,張宏甚至還親眼看見,十幾個乞丐為了一塊已經發黴的窩窩頭打的頭破血流。

乞丐如此,路人的情況也好不到那裏去,也許是因為他們幾乎個個都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緣故,所以對其周圍的乞丐無一例外地都采取了視而不見的態度,而此時,冬天已經臨近,寒冷也開始威脅著不少人的生命,在路邊,甚至已經出現了一些病餓而死的老弱病殘,當出現這樣的情況,農民乞丐們怎會互相幫助將屍體掩埋,這一來是出於防止疫病的緣故,二來誰也不知道,隨著冬天的迫近,他們會不會成為下一個死亡者。

一路上從張家走到這裏,張宏的臉色也是變了好幾變,麵對死人和身上味道極為難聞的流浪者,他一開始是惡心幹嘔,避而遠之,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他開始慢慢適應,開始震撼,同情,再到最後,逐漸也變得一臉麻木。

三人還是一步一個腳印地向著山裏走去,然而,此刻麵無表情的張宏內心卻是波濤洶湧,在前世,他也聽說過清末人民的困苦和艱難,然而,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此刻的他甚至對自己這段時間以來的奢華生活產生了一種罪惡感,而造反的決定也已經在不知不覺中變得不再是純粹的為了活命。

張家少爺的這個身體養尊處優,平常從來沒有步行過這麼長的路程,於是很快,張宏的腳底就起了泡,然而心靈的震撼卻讓他忽略了這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