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一十八 桂林之戰(中)(1 / 2)

攻克堅固的壁壘付出這點傷亡是必須的,雖然明白這個道理,但張宏也仍舊有些心疼地吸了口氣,不過話說回來,同樣是火炮射擊,剛剛民團對清軍造成的傷亡可至少超過四千人,從這一點上來說自己已經做的相當不錯了,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除了民團的火炮更多,士兵也更有經驗外,那幾個洋人教官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些教官的訓練重點是洋槍隊,當然俗話說“物盡其用”,對於民團大部分仍舊處於冷兵器時代部隊的訓練張宏也沒有半點放鬆,在洋人們的指點下,西方軍隊在數百年前普遍采用的“西班牙方陣”被引了進來,這是一種由西班牙國王發明,適用於火器時代初期,並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風靡整個歐洲列陣方式。

其實這種方陣說起來也簡單,就是將每個陣列裏使用長矛一類冷兵器的士兵排成三個橫隊,每隊五十至六十人,縱深為二十列,至於火槍手怎密集地排列在四個邊角上,這樣組成的軍隊不但機動能力強,而且可以在火器並不成熟的情況下將其與冷兵器完美地組合在一起,這也是張宏最為看重的一點。

洋槍,民團眼下還真不多,然而誕生於幾百年前的“西班牙方陣”完全不需要用到哪怕一支近代化武器,火繩槍就是這種隊列的標準配備,對於這個時代的中國來說如此排兵方式無疑是非常合適的,它不但可以在短時間內全麵推廣,而且其所使用到的武器也都可以百分之百地大量國產化。

城頭的大炮已經射擊了數次,這個時候密密麻麻的民團戰士也已經成功地逼到了牆腳之下,清軍本來士氣就低落,在遭受了火器的重大打擊後更是潰不成軍,然而城頭的敵人仿佛早就料到了這一點,他們將大門緊緊地堵死,同時又用弓箭射殺了一批試圖退卻的自己人,如此情況之下,被逼無奈的官兵隻得持著武器反身拚殺。

“砰,砰,砰...”雙方此時相距不過數十米,而這也正是火繩槍的有效射程,幾乎在同一時刻,兩軍士兵都毫不猶豫地點燃了引線,霎時間沉悶的槍聲主導了整個戰場,一輪槍響過後,無論是民團還是清軍都有不少士兵倒了下去。

“西班牙方陣果然有些門道。”張宏一直站在高地上眺望著遠處的戰場,此刻的他心中暗歎了一聲,火繩槍對射之後兩軍第一排的人馬全都十不存一,不過相比之下清軍的傷亡絕對要比民團大上許多,究其原因除了士兵的勇氣與素質之外,隊列恐怕也同樣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倉促組織起來的官兵火槍手大多呈一字型排列,如此毫無縱深的隊形豈能扛得住密集的子彈打擊?一輪齊射之後清軍倒下了一大片,而民團與之相比雖然前方也有些傷亡,但卻成功地保全了主力。

“殺呀!”兩軍的距離極近,張宏甚至還沒感歎完雙方就已經短兵相接,火繩槍填裝彈藥耗時極長,此刻當然不會有機會重新發威,僅僅短短的一瞬,喊殺聲和兵刃相接的金屬摩擦聲就已經響徹整個戰場,比起槍械,冷兵器的搏殺更加殘酷,四濺的鮮血,到處拋灑的殘肢斷臂以及瀕死前的慘叫無一不刺激著人的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