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八 懲處(1 / 2)

最先發出不和諧聲音的是那些從各地趕到桂林,試圖在新政府裏某個差事,但又被拒之門外的落魄秀才。他們三五成群地聚集在茶館酒樓,或明言,或暗諷,將周雪比作曆史上的呂後和武則天,而不久後,當大家發現民團並沒有對這類行為加以製止時,更加廣泛的讀書人群體便加入了進來。

死抱著“君君臣臣”之道的滿清遺老遺少,在新政權中謀取的職位與心理預期相去甚遠的公職人員。在極短的時間內,桂林的文壇上可謂是烏煙瘴氣,就連原本單純的對周雪主政的不滿言論,也開始轉向成惡意攻擊張宏本人,新政權政策,甚至民團理念思想的惡毒言辭!

考慮到知識分子的重要性,張宏自起兵以來對讀書人一直寬厚有加,也正是因為如此,執政經驗略有欠缺的周雪根本下不了采取強硬措施的決心!不過值得慶幸的是這是時代的讀書人嚴重脫離群眾,他們鬧的雖然厲害,但卻沒有“有辱斯文”地去擾亂普通民眾的思想,得益於此,此次事件的惡劣影響應該能很快被控製住。

“該死的,看來有些人還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啊。”在馬車裏傾聽著周雪的敘述,張宏的心中那是驚怒交加,自己這才走了幾天?居然就有人敢在民團的統治核心鬧出這麼大的事情!雖然這回沒有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影響,但下次呢?看來自己對舊時代讀書人的品性真是過於高估了,這幫家夥,真是不管不行啊!

為了照顧小丫頭的感受,張宏將情緒隱藏的很深,而周雪也繼續講了下去,接下來她提到了商人,這個張宏非常重視,甚至是打算大力扶持的階層!如今的民團占領區所有的商人全都加入了之前在武宣成立的商會,按照原本的設想,他們應該是要成為以搞活地方經濟為己任,同時為新政權提供大筆收入的良商的!

張宏在成立商會是甚至沒有對商人做出太大的限製,唯一在旁人看來有些過分的,可能隻有要求他們將所賺取利潤的一半上繳政府。但這個真的過分嗎?張宏並不這麼覺得,事實上他早在做出相關規定之前就已經派人做過了研究,從下麵呈上來的報告來看,清朝對商業的限製實際上已經到達了一種喪心病狂的程度。

自康乾年間起,清朝便逐步建立了起一套專門針對工商業的嚴格製度。民間從商者不但行商路線,運載貨物都有嚴格規定,每過一地還要反複繳納巨額稅款,再加上官府的設卡勒索,上下打點,很多商人,尤其是廣西這種貧窮省份的商人根本賺不了太多的錢!而自民團政權建立以後,這些弊政全部被一掃而空!

上繳百分之五十的利潤聽起來很多,但比起清政府那會,也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不過現在,商人們是怎麼回報民團的?自從自己前往湘桂前線後,這些家夥居然敢以集體哭窮來拒繳稅款了!這還不是最惡劣的,最讓人惱火的是一些膽大的商人居然敢趁著這個機會來哄抬物價,甚至與讀書人勾結來操控市場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