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1 / 3)

“生是為中國,死是為中國”

珍聞軼事

作者:孟昭庚

劉伯堅(1895-1935),無產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產黨早期優秀黨員,紅軍早期將領。四川省平昌縣人。1920年,他赴歐洲勤工儉學,在那裏接受了馬克思主義,並參加了共產黨。1923年劉伯堅赴蘇聯,進入莫斯科東方大學學習。回國後,他奉命到馮玉祥部任政治部副部長,積極用革命思想改造部隊。大革命失敗後,馮玉祥受蔣介石拉攏,投靠了蔣介石,在部隊“清共”,將劉伯堅“禮送”至武漢。之後,劉伯堅曾先後擔任中共湖北省委組織部部長,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1928年,黨中央再次派他去蘇聯,在莫斯科軍政大學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軍事。1930年,劉伯堅回國赴中央蘇區,先後擔任軍委秘書長、紅軍黨校政治部主任等職。1934年,中央紅軍長征,劉伯堅奉命留下,任贛南軍區政治部主任,隨項英、陳毅一道堅持敵後鬥爭。

1935年2月,蘇區中央分局、中央政府辦事處和贛南省級機關、部隊,在仁風山地區陷入國民黨軍重重包圍,形勢非常危急。項英、陳毅根據中央來電的指示,立即改變組織方式與鬥爭方式,實行分路突圍。

3月3日,贛南省黨政軍機關在紅軍獨立六團掩護下開始突圍,向贛粵邊油山遊擊根據地轉移。時任贛南軍區司令員蔡會文和少共省委書記陳丕顯率領前衛部隊衝在前麵,中共贛南省委書記阮嘯仙和軍區政治部主任劉伯堅帶領機關隨後跟進。

3月4日拂曉,突圍戰鬥打響了。先頭部隊猛打猛衝,迅速地越過了牛嶺、馬嶺這兩道關口。但是,當緊跟其後的省黨政軍機關在越過牛嶺時,卻遭到了敵人的重兵包圍,阮嘯仙在戰鬥中壯烈犧牲。

由於劉伯堅個子魁偉,騎著一匹白馬,引起了敵人的注意。在敵軍瘋狂掃射中,劉伯堅的坐騎負傷,他迅速地跳下來,率部邊還擊邊突圍。在到達信豐的唐村時,劉伯堅的左腿中彈,無法行走。警衛員趕緊上來打算架著他走,也中彈倒地。這時,敵人蜂擁而至,劉伯堅打光了所有子彈,不幸落入魔掌。

堅貞不屈凜然賦詩詞

被捕後,劉伯堅先被押在駐信豐的國民黨廣東軍閥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團部。此前,蔣介石為了將我黨留下堅持鬥爭的軍政領導一網打盡,曾以5萬光洋懸賞緝拿項英、陳毅、劉伯堅等人,並將他們的照片發至各部官兵手中。因此,劉伯堅受傷被俘後,立即被敵人認出。敵團長勸劉伯堅要順應“潮流”,“識時務者為俊傑”,說什麼以他這樣的才華,“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隻要他暫時辦個脫黨手續,便可得到“自由”和“重用”,不必去為共黨犯這麼大危險,作“無謂的犧牲”。劉伯堅大義凜然地向敵團長闡述了當時國內外的革命形勢和一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他說:“我幹革命就是順應曆史潮流,要幹革命就得犯危險。沒有危險就沒有革命;沒有犧牲就沒有工農大眾的解放……”這個粵軍團長後來對人說:“劉伯堅這個人,真不愧是‘特殊材料製成的共產黨員’!”

3月9日,劉伯堅被解往粵軍第一軍軍部大庾縣(今大餘縣),囚禁在大庾監獄。

1935年3月11日,敵人將劉伯堅由大庾監獄移到綏靖公署候審室。在移獄的路上,敵人為了炫耀“戰績”,打壓共產黨人的“氣焰”,殺氣騰騰地押著劉伯堅遊街示眾,企圖以此威嚇群眾,並從精神上瓦解劉伯堅的鬥誌。劉伯堅受傷的左腿拖著沉重的腳鐐,被士兵從兩旁架著,可他鎮靜自若,昂首挺胸,大義凜然,表現出了共產黨人威震山河的氣魄。他環顧道旁,向佇立在街道旁的鄉親們深情致意。他那首膾炙人口的抒懷詩——《帶鐐行》,忠實地記錄了這次轉監途中的情景:

帶鐐長街行,蹣跚複蹣跚,

市人爭矚目,我心無愧怍。

帶鐐長街行,鐐聲何鏗鏘,

市人皆驚訝,我心自安詳。

帶鐐長街行,誌氣愈軒昂,

拚作階下囚,工農齊解放。

當天,敵人對劉伯堅進行了審訊。下麵是從敵人檔案裏查到的這次審訊的記錄。

問:你為什麼加入共產黨?

答:我看你們國民黨毫無治國救民的辦法,故加入共產黨,致力於土地革命。

問:你們共產黨有辦法,為什麼弄得現在一敗塗地?

答:勝敗乃兵家常事。古人說:“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隻要革命火種不熄,燎原之火必然將漫天燃起。

問:你們的野戰軍西奔川黔的意圖是什麼?

答:此次紅軍野戰軍出動川黔之意圖是,要擴大蘇維埃運動到全國範圍去,建立蘇維埃更大的新根據地。同時,號召和團結千百萬群眾實行民族革命戰爭。

鏗鏘壯語,像一把鋒利的尖刀直刺色厲內荏的敵人的心窩,劉伯堅把敵人的法庭變成了宣傳抗日救國的講壇。敵人懼怕真理聲音的傳播,審訊無法再進行下去,隻好中途停止。

3月13日清晨,劉伯堅又寫下了滿懷激情的長詩——《移獄》,充分揭露了敵人監獄的黑暗,抒發了自己對祖國的熱愛和對革命戰友的思念之情:

大庾獄中將兩日,

移來綏署候審室。

室長八尺寬四尺,

一榻填滿剩門隙。

五副腳鐐響鋃鐺,

匍匐膝行上下床。

獄門咫尺隔萬裏,

守者持槍長相望。

獄中靜寂日如年,

囚伴共吃飯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