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不多時,那名到孫臏家中的宮人回來,奏道孫臏府中,下人奴仆都在打掃門廳,一切如常。向下人問起孫臏所在,都說不知。齊王心中黯然道:“孫臏莫非是真要裏寡人而去了嗎!”其他四名宮人也陸續回來複命,說那些守城兵士均不見孫臏出城。齊王見眾人均未找到孫臏人影,心中頓感失落,像個泄了氣的皮球一樣呆坐在椅上。眾大夫見齊王如此,也都低頭相互而視,默不作聲。齊王雖然忌憚田忌孫臏掌權會威脅自己的權力,但是他也深知二人才華卓著,齊國無此二人,國力定然受損。因此,他雖然有意削減二人權力,但是並未想到他們會離開齊國,隻希望將他們留在齊國安享晚年,如此一來,自己的王位永固,還可以繼續保持齊國的強國之勢。正所謂三軍易得,一將難求。如今眼見找不到孫臏蹤影,田忌也已告老回鄉,對齊國來說可不是大大的損失嘛。
且說孫臏教田忌避難之法,要他向齊王請辭,回徐州封地養老。田忌一早就教人準備了家當,商量著這邊齊王一旦準許,那邊就立刻帶領家人離開臨淄。否則一旦齊王反悔,就悔之無及了。而孫臏就藏於田忌的車中,兩人一出臨淄城,就將下人分為兩路,一路大張旗鼓,揚起田忌的旗號,向徐州城封地進發。孫臏和田忌卻隻帶領少數下人從小道向南,一路隱藏而行進入楚國境地。
且說,齊宣王散朝,回到後宮。百般思索,始終不知孫臏如何走脫。轉念一想,卻想起了田忌。心想,今日田忌請辭,孫臏失蹤。這二人素來交情匪淺,今日之事一定大有關係。於是又派人到田忌府上打探消息,窺探田忌的動靜。宮人回來稟報,田忌已經離開臨淄城,往封地徐州去了。齊王聽罷,突然醒悟,急的連連跺腳,大叫道:“不好,中了這跛子的計了。”於是趕緊派遣大夫鄒忌,帶領五千甲士出城,連忙向徐州城方向追去。且說這鄒忌,原為齊威王時大臣,為人美容清正,素來為威王敬重。曾經諷諫威王,勸威王納諫。使得齊國政事清明,百姓歡欣。眾諸侯見齊國上下合同,君臣一心,都紛紛向齊國進貢稱臣,使得齊國國力強大,成為東方霸主。齊宣王即位後,崇信一批寵臣佞幸,不聽鄒忌諫言。鄒忌向來與田忌、孫臏關係匪淺,如今齊王要殺二人,鄒忌心中自然焦急。隻是王命在身,不得不從。於是帶領兵馬,一路緩緩而行,每日隻行三十裏,希望田忌早日收到消息,再做打算。
田忌與孫臏二人從間道往楚國而去,一路上馬不停蹄,唯恐宣王後悔,派人追趕。一路上無話,過不多時二人便到了楚國境界。此時的楚國正是懷王當政,懷王寵信奸臣,政令廢弛,楚國人賦稅兵役極重。宗室屈原見不得國家衰敝,幾次上書懷王,要求更改弊政,變法圖強,同時要求聯合山東六國以對抗逐漸崛起的秦國,懷王聽不得屈原屢次進諫,漸漸對其疏遠,屈原也頓感懷王厭煩之意,終日悶悶不樂,無以抒懷,唯有整日在家讀書解悶,原本想要借此忘卻煩惱,而忠義之人必有忠義之心,幾杯酒下肚又怎能輕易忘記為國的憂愁呢,隻能是舉杯消愁愁更愁了。
正在屈原心中煩惱,無以抒懷之際。忽見下人走進門來,說道:“大人,門外兩人求見。”屈原問道:“何人求見?”下人道:“小人不知,隻聽二人說是從齊國落難而來,專程求見大人的。”屈原聽後,心下思量道:“這可怪了,我在齊國並無相知,何人要來見我?”想罷,又問道:“他二人是何模樣?”下人回道:“二人年紀大約五十上下,一個身材高大,麵有長須,長相甚是魁梧。另一人坐在輪椅之上,像是雙腿殘疾。”屈原心想,這二人聲稱從齊國避難而來,我隻聽聞齊國孫臏雙腿不便,此人莫非就是孫臏。隻是他身為齊國軍師,功高位重,豈會逃難至此呢。隨即對下人吩咐道:“你且去知會二人,說我稍後就到。”下人應了一聲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