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米茲”級航空母艦的尺寸也相當驚人,艦長330米,寬76米,甲板麵積比3個足球場麵積還要大;艦體吃水11.3米,高70多米,總功率28萬馬力,最大航速33節;加一次核燃料可使用13年,續航力達80~100萬海裏,相當於繞地球25~30圈。
壽命最短的航空母艦
世界上壽命最短的航空母艦是日本的“信濃”號,它從服役到結束生命僅20天,隻行駛了幾十小時,航程隻有幾百海裏。
“信濃”號航空母艦始建於1940年5月,當時日本在戰爭中處於不利的地位,日本企圖以增強海上力量來改變態勢。於是僅用4年零5個月的時間就建造了一艘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超級航空母艦——“信濃”號。
“信濃”號於1944年10月8日下水,下水的第二天就編入了日本海軍序列。當時美國正在對日本實施大規模的轟炸,日本海軍為了保存軍力,命令“信濃”號駛入瀨戶內海隱蔽待命。11月19日淩晨3時許,“信濃”號突然遭到了美國“射水魚”號潛艇魚雷的攻擊,燃起熊熊大火。29日10時,“信濃”號就傾覆沉沒,艦上1600餘人喪生。
世界上最早的魚雷艇
世界上最早的魚雷艇是英國人於1877年建造的“閃電”號。該艦長25米,寬3.3米,排水量27噸,人員編製15名,發射356毫米的魚雷。
世界上最早的潛艇
世界上最早的潛艇概念是由意大利人倫納德提出的,他於公元1500年提出了“水下航行船體結構”的理論。1578年,英國人威廉·伯恩出版了一本有關潛艇的著作——《發明》。
世界上第一艘能夠潛入水下、並能在水下航行的潛艇是由荷蘭人製造的。1620年,荷蘭物理學家科尼利斯·德雷爾成功地製造出一艘潛水船。這艘船是木質結構,船體像一個木櫃,外麵覆蓋著塗有油脂的牛皮,船內裝有作為壓載水艙的羊皮囊。這艘潛水船以多根木槳來驅動,可載12名船員,能夠潛入水中3~5米。德雷爾的潛水船被認為是潛艇的雛形,所以他被稱為“潛艇之父”。
世界上最深的海洋下潛
1960年1月,瑞士製造的美國海軍深海潛水器“特瑞斯特”號在雅克·皮卡德博士(瑞士人)和唐納德·沃西海軍上尉(美國人)操縱下,下潛到太平洋底馬裏亞納海溝中10911米深的查林傑海淵,創最深下潛紀錄,這也是地球表麵的最低點。
世界上最早服役的核潛艇
世界上最早服役的核潛艇是美國的“鸚鵡螺”號核潛艇,於1954年1月21日下水。該艇艇長90米,排水量2800噸,造價5500萬美元,最大艇速25節,最大潛深150米。從理論上講,可以最大航速狀態在水下連續航行50天,航程3萬海裏無須填加任何燃料,武器主要是自導魚雷。
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
世界上最大的核潛艇是俄羅斯的“台風”級核潛艇。該艇的滿載排水量達2.65萬噸,艇長171.5米、寬24.6米,水麵航行吃水13米,水下航速26節,人員編製150人,滿載20枚ss—n—20“鱘魚”洲際導彈,有2具533毫米和4具65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
世界上最小的攻擊型核潛艇
法國“紅寶石”級攻擊型核潛艇1983年服役,共有8艘,是世界上最小的攻擊型核潛艇。水上排水量2385噸,水下排水量2670噸,艇長72.1米,艇寬7.6米,水下航速25節。
該級艇均裝備sm—39“飛魚”潛艦導彈,4座533毫米魚雷發射裝置,既可發射“飛魚”導彈,也可使甲ecamll5mod型魚雷。其導彈、魚雷備彈總數為18枚,水雷備彈總數為32枚。
第一成功回收的偵察衛星
第一顆成功回收的偵察衛星是美國的“發現者”13號偵察衛星。它於1960年8月9日發射成功,在軌道上運行一天後,接收到地麵指令控製,成功地返回了地球,成為人類航天史上第一個回收成功的偵察衛星,其分辨率為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