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哥白尼尖刻的反駁,沃德卡並沒有生氣,他明白,信不信天命是關係到天文學命運的重大問題。對這個問題,他對傳統的偏見有過懷疑,但又說不出道理。他躊躇再三,深情地對哥白尼說:“孩子,天命決定一切,這是幾千年以來的一條老規矩,我不過是拾前人的牙慧罷了。至於你提的問題,確實很有意思,但我沒有能力回答你,你如有毅力的話,以後努力研究吧!”
老師的希望不久就變成了現實。幾十年後,哥白尼創立了“太陽中心說”的偉大理論,宣告了“天命論”的徹底破產。
哥白尼在克拉科夫大學學習三年就停了學,而到意大利去學習“教會法”了。這是他舅父務卡施的主意。因為當時盤踞在波蘭以北的十字騎士團經常侵犯邊境,為非作歹,而和他們作鬥爭,就必須有人精通“教會法”。哥白尼認為抗擊十字騎士團是義不容辭的責任。他說:“沒有任何義務比得上對祖國的義務那麼莊嚴,為了祖國而獻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所以他同意了務卡施的建議。為了取得出國的路費和長期留學的生活費用,他再次接受他舅父的安排,決定一輩子擔任教會的職務。1496年秋天,哥白尼披上僧袍,動身到意大利去了。
他在意大利北部的波倫亞大學學習“教會法”,同時努力鑽研天文學。在這裏,他結識了當時知名的天文學家多米尼克·瑪利亞,同他一起研究月球理論。他開始用實際觀測來揭露托勒密學說和客觀現象之間的矛盾。他發現托勒密對月球運行的解釋,正像雷吉蒙騰所指出的那樣,一定會得出一個荒謬的結論:月亮的體積時而膨脹時而收縮,滿月是膨脹的結果,新月是收縮的結果。1497年3月9日,哥白尼和瑪利亞一起進行了一次著名的觀測。那天晚上,夜色清朗,繁星閃爍,一彎新月浮遊太空。他們站在聖約瑟夫教堂的塔樓上,觀測“金牛座”的亮星“畢宿五”,看它怎樣被逐漸移近的娥眉月所掩沒。當“畢宿五”和月亮相接而還有一些縫隙的時候,“畢宿五”很快就隱沒起來了。他們精確地測定了“畢宿五”隱沒的時間,計算出確鑿不移的數據,證明那一些縫隙都是月亮虧食的部分,“畢宿五”是被月亮本身的陰影所掩沒的,月球的體積並沒有縮小。就這樣,哥白尼把托勒密的地心說打開了一個缺口。
1500年,哥白尼由於經濟困難,到羅馬去擔任數學教師。第二年夏天,哥白尼回國,後因取得教會的資助,秋天又到意大利的帕都亞學醫。1503年,哥白尼在法臘羅大學取得教會法的博士學位。
這時,哥白尼還努力研讀古代的典籍,目的是為“太陽中心學說”尋求參考資料。他幾乎讀遍了能夠弄到手的各種文獻。後來他寫道:“我愈是在自己的工作中尋求幫助,就愈是把時間花在那些創立這門學科的人身上。我願意把我的發現和他們的發現結成一個整體。”他在鑽研古代典籍的時候,曾抄下這樣一些大膽的見解:
“天空、太陽、月亮、星星以及天上所有的東西都站著不動,除了地球以外,宇宙間沒有什麼東西在動。地球以巨大的速度繞軸旋轉,這就引起一種感覺,仿佛地球靜止不動,而天空卻在轉動。”
“大部分學者都認為地球靜止不動,但是費羅窩斯和畢達哥拉斯卻叫它圍繞一堆火旋轉。”
“在行星的中心站著巨大而威嚴的太陽,它不但是時間的主宰,不但是地球的主宰,而且是群星和天空的主宰。”
這些古代學者的卓越見解,在當時被認為是“離經叛道”的,但是對哥白尼來說,卻好比是夜航中的燈塔,照亮了他前進的方向。
偉大航海家哥倫布
克裏斯托弗·哥倫布(cristoforo colombo,約1451—1506),意大利偉大的航海家和探險家,新大陸的發現者。他曾四次乘船橫渡大西洋,發現了美洲的一些國家,開辟了自大西洋到美洲的新航路。他是踏上南美大陸的第一個歐洲人。
哥倫布出生於意大利的港都熱那亞市,小時候家裏很窮,父親勉強供哥倫布到巴比耶學校念書。在那兒,他熱衷於攻讀幾何、地理、天文、航海學、拉丁語等,可是,哥倫布不多久就退學了。此後,他就全靠自修來獲得地理、海洋、天文方麵的學問,以及許多實用的知識。
14歲那年,哥倫布開始隨別人出外航海,曾經過了一段海盜式的生活。當時有許多家庭都願意把孩子送到海盜船上去工作,使孩子可以增長見識,而且可以多賺一點錢。他們不認為這是什麼羞恥或卑賤的事情。這樣的日子過了差不多10年之久,飽嚐了這種富於冒險性的動蕩生活的艱辛,但他也因此實地掌握了豐富的航海知識,並最終把自己鍛煉成一個體格強健、堅毅果敢、膽大心細、機智聰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