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宋高宗思謀擇皇嗣 金丞相風雪訪賢人(1 / 2)

詩曰:繁華消長似浮雲,不朽還須建大勳。

壯略欲扶天日墜,雄心豈入駑駘群。

時危俊傑姑埋跡,運啟英雄早致君。

怪是史書收不盡,故將彩筆補奇文。

古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公認之理。昔日周室衰微,列國紛爭。秦一天下,漢末三分。晉掃八荒,南北交兵。隋唐交接,五季相循。有歌為證: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延。南北交兵後,隋唐五代傳。

後周顯德六年,周世宗柴榮中暑不治而崩。其子宗訓即皇帝位,年方七歲。符太後深居宮闈,不聞國事。方登基邊關隨急報傳來,言是遼兵入寇。小皇帝哪知什麼調兵禦敵,殿前都點檢趙匡胤遂請旨領兵剿寇。兵至陳橋驛,軍士聚謀曰:”天子少不更事,此去縱然有功,誰複知之?不如先立點檢為天子,再舉兵北上,此為上策!“眾皆讚同。遂將趙匡胤扶出,加以黃袍,眾將齊拜,山呼萬歲。趙匡胤怒斥道:“爾等自謀富貴,卻教我為此不義之事。爾等若皆聽我號令尚可,不然,斷不為也!“眾將欣悅而道:”願聽號令。“於是徑率兵回朝逼迫周幼主退位。孤兒寡母哪敢不依,趙匡胤遂受周禪,即皇帝位,改國號為宋,定都汴京,是為太祖,此正是趙宋第一君也,後曆七主,乃是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

昔日太祖張弛西北,太宗剪除東南,真宗伐遼立盟,仁宗慶曆新政。英宗西夏用兵,神宗信用安石,哲宗繼父之勳,傳至徽宗皇帝,這皇帝卻不喜治國,卻酷愛道法丹青,整日陶醉其中。以至奸佞遍布於朝,時有人稱為六賊亂世,那六賊?乃是蔡京、王黼、童貫、梁師成、朱勔、李邦彥。此六賊隻知在世享受富貴榮華,對下是無所不用其極搜刮百姓,對上則奴顏媚骨取悅徽宗。以至百業凋零,民不聊生。正是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果然山東反了宋江,江南反了方臘。二處千辛萬苦雖得剿滅,還思伐遼取地免貢結盟於金,遼國抵擋不住兩國聯手,國破家亡。此次交手之際,金見宋室亦是不堪,旋又敗盟攻宋。徽宗大驚,遂傳位於長子趙桓,是為欽宗,自己匆匆出逃而去。金見南朝有備,攻也不下遂退兵而去,徽宗帝虛驚一場。不意來年金人悄無聲息再次殺來,汴京沒來得及防備,隨即陷落,二帝亦被生擒。此是靖康二年事。

徽宗九子趙構在外,時為天下兵馬都元帥,遂受眾推即位,定都應天府,改元建炎,是為高宗。當時金兵南下伐宋,江北不寧,高宗於是決定南渡,最後在杭州府穩住腳跟,改稱臨安府,是為宋都。

此時金太宗之侄完顏兀術屢犯宋境,幸朝中有嶽飛,韓世忠,吳玠,吳璘等名將,金人因此被阻不得南下。但高宗懼怕二帝北還爭位,又思和議安享富貴,遂用奸相秦檜謀,冤殺大將嶽飛,稱臣求和劃江而治。此事詳在《嶽傳》,茲不贅述。

紹興和議之後,宋金多年不曾交兵,宋廷朝臣言戰者遭貶,言和者高升。自此朝中多是庸臣隻顧安享榮華。再也沒有複地北伐之聲,有時詩為證: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建炎南渡之時,高宗正在行樂,忽報金兵殺來,高宗受驚嚇而得疾,遂不能生育子嗣。僅存一幼子也在南渡中夭亡,由於靖康之變故,太宗一脈皆被被金人所掠。太宗一脈雖絕,但國不可一日無儲君。朝臣亦多勸諫宜早立儲君,高宗又思太祖之神武,昔日曾傳位其弟,於是決定先冊立太祖之後以安人心。經過多次遴選後,隻剩宗子兩人:一名趙瑗,一名趙琢。高宗觀趙琢體態胖碩,天庭飽滿,酷似太祖皇帝。反觀趙瑗瘦弱不堪,全無福相,於是封趙琢為王,賞趙媛三百金賜還。趙琢聞封,喜形於色。禦園有一貓適從腳下過,被其奮力一腳踢飛數丈,隨即斃命。趙媛雖未得封,神態自若,謝恩已畢,煩勞內侍幫忙搬運,極盡禮數。高宗自思:瑗瘦而有德,琢燥而失形。若傳趙琢,恐誤天下。於是複召瑗前來,亦封為王。待二王長成,再次擇儲。高宗雖選二王過繼,但尚望育出子嗣,遂大肆選秀女入宮侍奉,但疾不能愈,縱再多女子,複有何用?直到紹興三十一年,仍然不見奏效,乃決意選二王其一立為太子,籌之多日,忽思一策,乃精心挑選美女二十名,分送到二王府中,趙琢哪曉得這裏麵諸多玄機,看著這妙齡尤物,哪裏還忍耐得住,遂一一受用了。趙瑗此時心亦動,正欲受用,恰巧師傅史浩前來,言之不可。趙瑗問其故,浩曰:“聖上春秋已高,國家此時尚無儲君,以某之愚見,此必是聖上相試。為日後之大計,此事絕不可為,望王上三思!”趙瑗深以為然,乃令眾女居於別室,絕不相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