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重複定律:多次重複會改變氣場
多次重複能夠增強氣場
任何的行為和思維,隻要你不斷地重複就會得到加強。這就是重複定律。
人們的願望分為兩種:微弱的願望和強烈的渴望。要想強化自己的願望,讓自己本來不清晰、不強烈、不持久的願望變得強烈,一個很有效的手段就是重複。潛意識並不需要真理,隻需要重複,隻需要顯意識不斷地重複某個思想來改變它。
行為心理學研究發現,21天以上的重複會形成初步習慣,90天的重複會形成穩定的習慣。生活習慣如此,思維習慣也不例外。90天之後,這個慣性意願就會在你的心底生根,滲透到你的潛意識裏,形成固定的氣場。
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與優秀的行為多次接觸,就會形成成功與優秀的氣場循環,從而讓我們變得更加的優秀。
全國著名的推銷大師,在他即將告別推銷生涯的時候,應行業協會和社會各界的邀請,在該城中最大的體育館做告別職業生涯的演說。那天,會場座無虛席,人們在熱切地、焦急地等待著,等那位當代最偉大的推銷員,作精彩的演講。當大幕徐徐拉開,舞台的正中央吊著一個巨大的鐵球。為了這個鐵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鐵架。
一位老者在人們熱烈的掌聲中,走了出來,站在鐵架的一邊。他穿著一件紅色的運動服,腳下是一雙白色膠鞋。人們驚奇地望著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麼舉動。這時兩位工作人員,抬著一個大鐵錘,放在老者的麵前。主持人這時對觀眾講:請兩位身體強壯的人,到台上來。好多年輕人站起來,轉眼間已有兩名動作快的跑到台上。老人這時開口和他們講規則,請他們用這個大鐵錘,去敲打那個吊著的鐵球,直到把它蕩起來。一個年輕人搶著拿起鐵錘,拉開架勢,掄起大錘,全力向那吊著的鐵球砸去,一聲震耳的響聲,那吊球動也沒動。他就用大鐵錘接二連三地砸向吊球,很快就氣喘籲籲了。另一個人也不甘示弱,接過大鐵錘就把吊球打得叮當響,可是鐵球仍舊一動不動。台下逐漸沒了呐喊聲,觀眾好像認定那是沒用的,就等著老人做出什麼解釋。
會場恢複了平靜,老人從上衣口袋裏掏出一個小錘,然後認真地,麵對著那個巨大的鐵球。他用小錘對著鐵球“咚”敲了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再一次用小錘“咚”敲了一下。人們奇怪地看著,老人就那樣“咚”敲一下,然後停頓一下,就這樣持續地做。十分鍾過去了,二十分鍾過去了,會場早已開始騷動,有的人幹脆叫罵起來,人們用各種聲音和動作發泄著他們的不滿。老人仍然一小錘一停地工作著,他好像根本沒有聽見人們在喊叫什麼。有的人開始憤然離去,會場上出現了大塊大塊的空缺。留下來的人們好像也喊累了,會場漸漸地安靜下來。大概在老人進行到四十分鍾的時候,坐在前麵的一個婦女突然尖叫一聲:“球動了!”霎時間會場立即鴉雀無聲,人們聚精會神地看著那個鐵球。那球以很小的擺度動了起來,不仔細看很難察覺。老人仍舊一小錘一小錘地敲著,人們好像都聽到了那小錘敲打吊球的聲響。吊球在老人一錘一錘的敲打中越蕩越高,它拉動著那個鐵架子“哐、哐”作響,它的巨大威力強烈地震撼著在場的每一個人。終於場上爆發出一陣陣熱烈的掌聲,在掌聲中,老人轉過身來,慢慢地把那把小錘揣進兜裏。老人隻說了一句話: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沒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來,那麼,你隻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麵對失敗。
歐陽修筆下的賣油翁曾說:“我亦無他,唯手熟爾。”成功,就是簡單的事情重複做。重複得多了,就會形成一股慣性的氣場,而這股慣性的氣場正是催動成功的一股力量。
多次接觸能夠增進親密關係
閆濤剛畢業時是負責醫院藥品銷售的醫藥代表,有一次他到一家醫院某科室拜訪一位主任。剛好那家醫院的院長因為受賄入獄,閆濤還沒說話就被主任看出是醫藥代表,正在鬱悶中的主任立即發怒咆哮了起來:“出去,快出去!”
幾天後,閆濤再次來到了主任辦公室門口。主任看到他,又開始發飆:“快滾,叫你別來你還來,滾!”閆濤隻好灰頭土臉地離開了。
無奈中的閆濤,不知道該如何進行這次棘手的銷售,隻好給主管打電話請教。主管告訴他:“那個主任已經罵你兩次了,不要害怕,不會再罵第三次了!”
當閆濤第三次來到主任辦公室的時候,主任果然態度大好:“嗬嗬,你這小子,倒是蠻執著的!很像年輕時候的我,我就幫幫你吧!”
在主任的幫助下,閆濤的藥品順利地進入了該家醫院。更加熟悉了之後,那位主任居然還號召醫院同事幫助閆濤介紹女朋友:“你們有合適的好姑娘就給介紹一下,這個小夥子相當不錯!”
人們會很自然地抵製新事物,因為人們通常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慣性狀態,即原有的氣場。客戶的抵製心理讓拒絕推銷成為銷售員的家常便飯,但是,越是優秀的銷售員,跑客戶就越勤;跑客戶越勤,他們的氣場對客戶的影響就越大,客戶對其印象就會慢慢地越來越好,業績也就隨之不斷上升了。
這種由於多次接觸而對對方產生好感的氣場定律就是重複定律。很多時候會發現,即使我們對對方完全不感興趣,但是如果對方在自己的私人空間中存在的時間長了,我們熟悉了他的氣場後就有可能漸漸對其產生好感。
為了驗證多次重複能夠增進氣場親密感是否正確,美國心理學家紮亦因思博士做了如下實驗:
博士把參與實驗的大學生分成五個小組,隨機從畢業相冊中抽出一名學生的照片,並將這名學生的照片拿給實驗對象看。博士給第一個小組看1次照片,給第二個小組看2次照片,給第三個小組看5次,給第四個小組看10次,給第五個小組看25次。
之後,博士詢問大學生們對照片裏人物的印象。結果發現,看照片次數越多的組,對照片上人物的印象就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