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生存的拓展(2)(1 / 2)

在法國著名天文學家卡米爾·弗拉馬隆身邊曾有過一名懶惰而又貪睡的助手,由於他的失職,使弗拉馬隆對星球的觀察不止一次地遭到失敗。有一次,這個助手又睡得錯過了每天一次的夜間星球觀察。弗拉馬隆實在忍耐不住了,便生氣地對他說:“又錯過機會了!就在你睡覺的這段時間裏,這顆星已經‘跑’了幾億公裏了……現在你給我到草垛裏找針去吧……”

據說血液循環的發現者哈維一生中共有121次休假,卻沒有真正休過一次,其中前61次用來做了實驗,後60次用來搞研究。達爾文也說過:“我相信我沒有偷過半小時的懶。”

真正的幸福和成功決不會光顧那些精神麻木、四體不勤的人們,幸福和成功隻存在於辛勤的勞動和晶瑩的汗水中。懶惰,隻有懶惰才會使人們精神沮喪、萬念俱灰;勞動,也隻有勞動才能創造生活,給人們帶來幸福和歡樂。任何人隻要勞動,就必然要耗費體力和腦力,勞動也可能會使人們精疲力竭,但它絕對不會像懶惰一樣使人精神空虛、精神沮喪。

那些遊手好閑、不肯吃苦耐勞的人總是有各種漂亮的借口,他們不願意好好地工作、勞動,卻常常會想出各種主意和理由來為自己辯解。一心想擁有某種東西,卻害怕或不敢或不願意付出相應的勞動,這是懦夫的表現。無論多麼美好的東西,人們隻有付出相應的勞動和汗水,才能懂得這美好的東西是多麼的來之不易,因而愈加珍惜它,人們才能從這種“擁有”中享受到快樂和幸福,這是一條萬古不變的真理。

如果你有懶惰的習慣,那麼從現在開始,安排你的日程,及早地擺脫這一習慣吧,否則你就會變成一個十足的懶蟲。

充分利用每一分鍾

許多傑出人士十分惜時,這也是他們能夠流芳百世的重要原因。他們在一生有限的時間裏,充分利用上天賜予他們的每一分鍾,一刻不停地工作、積累、進步。在但丁所生活的時代,幾乎意大利所有的文學創作者都兼作商人、醫生、政治家、法官或士兵,他們恪盡職守,勤奮工作,扮演好自己的每一個角色。

邁克爾·法拉第在做裝訂書本的學徒工時就把所有的閑暇時光都用來做實驗了。有一次,他給朋友的信中說:“我最需要的就是時間。要是我能夠便宜地買下那些整日無所事事的紳士們空閑的每一個小時——不,是每一天——那該多好啊!”的確,隻要把那些瑣碎的時間積累起來,並能夠充分地加以利用,就一定能夠收獲豐碩的成果,滴水成河,粒米成籮,貴在點滴積累,持之以恒。隻要每天抽出一小段時間並有效地加以利用,就必定會創造出奇跡。

亞曆山大·洪堡是德國偉大的自然科學家,他每天公務纏身、忙忙碌碌,他隻能抽出午夜或淩晨的時間來從事自己熱愛的科學工作。

如果每天找回浪費在瑣碎小事上或懶散中的一個小時,並有效地用於自我提高,那麼,10年後,一個智力平庸的人也可以精通一門科學,一個目不識丁的人也可以成為一個有著相當文化修養的人。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光一去不複返,我們應該抓住時間努力學習一些有價值的東西,掌握一門科學或者養成一種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能讓時間白白流逝。如果每天抽出一小時用於自我提高,那麼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可以邊讀邊想地看完20頁書,而一年之後洋洋7000頁的巨著,或者是18卷的厚重書籍就會儲存在他們的記憶裏。每天一個小時可以使你的人生發生極大的變化,決定了你是簡單地維持生存,還是過著一種充實的、有意義的、愉悅的生活。每天一個小時可以使一個原本微不足道的人變成民族的巨人,使默默無聞者成為家喻戶曉的名人。

在我們的周圍,有許多青年男女在閑散無聊中讓時間隨意流逝,每天要浪費2個小時、4個小時,甚至平均達到6個小時的寶貴時間,這簡直是一種浪費!一種觸目驚心的浪費!甚至是犯罪!當生命快要終結,日子所剩無幾的時候,他們才想到應當更明智地利用時間,才懂得了時間的巨大價值,但是,倦怠、懶散的習慣已經養成並根深蒂固了。

任何人都應養成珍惜和利用好生命中的分分秒秒,抓緊任何一點閑散時光的好習慣。你可以充分地利用這些空閑時間,改進你的本職工作,使之更上一層樓;開拓新的領域,讓自己接觸更為廣闊的天地,無論哪一種,你的心靈都需牢記“時不我待”。時光如流水般匆匆流過,與其望流空歎,不如珍惜分分秒秒,從此發奮努力。

伯克發人深省地評論道:“憑我的觀察及多年的經驗,無所事事、閑散度日是阻礙一個人成功的最大因素。相較於任何工作和職業而言,個人的懶惰閑散足以奪去他一大部分的時間,並使得他成為時間的奴隸,最終一事無成。”

那些終日抱怨自己過於忙碌的年輕人,他們真的在一天裏抽不出一個小時用於自我提高和自我完善嗎?其實不然,許多年輕人充分利用了別人隨手虛擲的時光,在點點滴滴的時間中獲得了豐富的知識和深厚的素養,正如通過其他人所不屑身體力行的勤儉節約和努力工作可以使一個人最終變成富翁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