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終結者》的籌備(1 / 2)

諾蘭和約翰是在大學認識的,80年代在哈弗上大學的華人並不是很多,諾蘭可以說是班級裏的少數民族了,前世的諾蘭是一個很有主見的年輕人,當初上大學學習計算機諾蘭就不太願意,但是東方家庭的管理方式讓這個有著無數奇怪夢想的年輕人隻能學習計算機專業,可是學了兩年,諾蘭實在不願意再學下去,因為他不願意每天對著一堆機器說話,所以這次趁著暑期回來就是和父母商量不願意在搞計算機了,碰巧的是約翰對自己的專業也不太感冒,約翰是一個地道的美國中產階級家庭的孩子,家裏邊有5個孩子,約翰也是最小的一個,約翰認為自己最大的天賦是和別人溝通,也幻想著做一個大明星的經紀人。而前世諾蘭的最大興趣是搞藝術,電影是藝術形式的一種,所以,諾蘭很喜歡電影,諾蘭最大的愛好就是一個人靜靜看20,30年代好萊塢的類型片。也曾夢想過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偉大的華人導演。

後世的李征穿越過來的時候,恰巧還保留了諾蘭的記憶,於是他鼓動約翰一起和他創業,還讓他作自己的經紀人,兩個人一拍即合,都很熱血沸騰。

“約翰,公司日常運作就靠你了,我們要招募一些人,當然我們資金有限,你根據公司的情況招吧。”

“好的,我會想辦法的。”

在美國,由於電影是一種工業,公司的運作方式也和其他商業公司相似,通常分為生產製作和發行銷售兩大部門。公司的高層主管並不一定是電影藝人出身,但必須是經營高手。一般公司都不養製片人,即便是特別有名或非常成功的製片人也很少受雇於電影公司。因此好萊塢的獨立製片人多如牛毛。

製片人通常是先發現或得到一個故事,然後把它開發為劇本。再拿著劇本向電影公司推銷、談判,如果電影公司相中這個劇本,製片人可以把本子一次性賣給公司,但多數製片人是希望和公司簽約,由公司投資,他負責把電影拍出來,再由公司負責發行銷售。如果成了,公司會派代表出任該片執行製片人,主要是監督製片人的資金使用、時間進度和具體運作。製片人拿到資金後,去雇傭導演、演員和攝製人員。

在好萊塢,導演、演員比製片人還要多,同樣獨立自主。他們通過經紀人等待著製片人的挑選、談判、簽約。好萊塢有許多專門跟蹤調研導演、演員的機構,根據他們的票房和觀眾喜歡程度,印成小冊子,定期提供給製片人和電影公司作參考,有的電影公司自己也有一套研究班子。製片人根據導演、明星的走紅程度和特點進行選擇。當然,最終要得到電影公司的認可。而導演、演員等也有選擇製片人和影片以及討價還價的權利。好萊塢的名演員片酬達到2000萬美元一部,還要再加至少10%以上的幹股。也就是說等電影拍完發行後,還要和製作者一起分紅。電影公司給導演、演員幹股,因利益捆綁,可以提高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電影發行之後,首先在影院放映。電影公司和影院一般是五五分成,但彼此有個不成文的行規,如果一部影片在一家影院放映一周,票房收入達不到3000美元,影院可自行決定不再放這部電影,因為這個數是保本基數。所以每部新片發行之後的第一個周末票房就像股市行情一樣重要,在新片放映後的第二個星期一早上,從電影公司老板到演員都在急切地等待周末票房的統計消息。如果票房不達標,公司就會立即采取“後電影”措施:一是把電影改成錄像、DVD、VCD銷售、租借。二是直接通過電視台點播、放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