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初遇斯皮爾伯格(1 / 2)

在籌備拍攝《追隨》的這一個星期,諾蘭買了大量的關於電影拍攝方麵的書,還去圖書館查閱了大量的有關資料,每天的工作就是家圖書館,兩點一線,雖然是很枯燥,但諾蘭很是興奮,因為對於他來說不管是前世還是今生這都是他的第一部自己拍攝的電影。自己沒有經過專業的學習,就是掌握大量的未來的信息,心中也不免有些沒底,畢竟拍攝是真實的,一部電影如果導演不能夠全權駕馭,演員演的再好也沒有用,何況這次和自己合作的全部是業餘演員。

這天諾蘭又來到圖書館,這家名為羚羊圖書館是洛杉磯最大的圖書館,藏書量很大,諾蘭想查閱一些關於蒙太奇運用以及拍攝電影手法的一些書籍,不過這些書介紹的都很籠統,可以說有些是用於教學方麵的,其實真正的學習就是自己實踐拍攝,或者跟隨大導演到片場去觀摩,好導演都是靠膠片堆出來的,這一點絲毫不假,自己本來想去《終結者》的片場觀摩一下,可又覺得不行,一是怕打攪劇組的拍攝,二是劇組現在在紐約拍攝,自己飛去飛來,時間耽誤不少。

“隻有靠自己了!”諾蘭輕歎一口氣,找到了自己需要得書,走到一個書桌旁輕輕的坐下,認真的翻閱起來。

看書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兩個小時過去

諾蘭抬起頭揉揉自己的眼睛,在前世自己是個近視眼,這裏諾蘭可以不想把自己的眼睛也搞近視了,睜開眼時,他發現一個熟悉的臉正坐在自己對麵的桌子上看書,這個人真麼這麼熟悉,前世好像自己見過,誰呢?

是他,不會吧!諾蘭心中驚呼。諾蘭再仔細看看,對,是他,大名鼎鼎的史蒂文·斯皮爾伯格。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1946年生於美國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猶太人血統,美國著名電影導演、編劇和電影製作人。在四十年的電影生涯中,斯皮爾伯格曾觸及多種主題與類型,有猶太人大屠殺、奴隸製度、戰爭與恐怖主義等題材。斯皮爾伯格曾兩度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他有三部電影,《大白鯊》《E.T.外星人》與《侏羅紀公園》,曾打破票房紀錄,成為當時最賣座的電影。斯皮爾伯格執導的電影收入在全球粗估已超過85億美元。

雖然現在是1982年,但是史蒂文·斯皮爾伯格這時已經是一個著名的導演了,早在青年時代,斯皮爾伯格就已經和他的朋友開始製作一些冒險電影。他的第一部電影是在亞利桑那州斯考茨德爾的一家旅館中拍攝的,其後,他於1958年加入童子軍,因為拍攝了一部名為《最後的**戰》的9分鍾8毫米短片,獲得嘉獎。十三歲時,斯皮爾伯格拍攝了一部40分鍾的戰爭電影——《無處容身》,再次獲獎。1963年,在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的阿卡迪亞高中,16歲的斯皮爾伯格自編自導了他的第一部獨立製作電影——140分鍾的科幻冒險電影《火光》。這部成本為400美元的電影在當地電影院放映後取得了100美元的利潤。

生性喜歡幻想的斯皮爾伯格最喜歡拍鯊魚、太空人和蛇之類的題材。不久,他又指揮著一支龐大的攝製隊伍和一條任性的機器鯊魚拍攝了他的首部巨製《大白鯊》該片那令人戰栗的場景為好萊塢贏得了空前票房收入,讓整個電影界目瞪口呆。接著,斯皮爾伯格結合個性,抓住了人們求幻想、求刺激的心理,從1977年開始,陸續執導了和製作了《第三類接觸》《外星人ET》《E.T》1982、《奪寶奇兵》。

真沒有想到他會在這裏,見到自己的偶像,不由的對自己說,一定要認識以他。想到這裏諾蘭輕輕的走到斯皮爾伯格身邊輕聲說:“你好,斯皮爾伯格先生,我們在你身邊坐下嗎?”

斯皮爾伯格正在看書,抬起頭,看到了一張年輕又帥氣的東方麵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