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經紀人弗朗西斯(1 / 2)

“如果能在這部影片拍攝和剪輯上對我給予幫助,我真是感激不盡,斯蒂文。”諾蘭說道。

“我可以給你我的幫助,不過我考慮,你這部影片拍成以後,估計很難找到發行公司為你發行,院線也不太願意放這種小眾的藝術片。”斯皮爾伯格說。

“沒錯,你是一語中的,所以這部影片我的投資很少,如果實在沒有發行公司和院線願意幫我放映這部影片,我就當第一部電影的嚐試了。”諾蘭無奈的搖搖頭。

“這樣一部優秀的劇本如果不能放映實在太可惜了!”

諾蘭聽這話好像看到一些希望一樣,“你有辦法嗎?斯蒂文。”

“如果我做監製,可能情況會好一些。”斯皮爾伯格笑著說。

“真的,你願意做這部影片的監製?”諾蘭驚喜的問。

如果斯皮爾伯格真的能做《追隨》的監製,那麼電影被公映的希望就會大很多,這簡直是天大的好消息。

這時候有人會問,監製有什麼用呢?監製是電影幕後的核心人

對於大眾來說,電影是娛樂,它讓我們進入另一個世界。人們關心其中的明星、故事和娛樂效果。對商業人士來說,他們通常會對電影的投資、票房、衍生產品、廣告表現出濃厚興趣。但對於希望從電影工業的運作中得到啟發的管理者來說,我們不應該忽略的是,幾乎每部影片背後都有著上百人、持續幾個月到幾年,每個畫麵背後是他們的協作、衝突與和諧。在每部電影幕後,製片人、監製、導演、攝影指導、明星演員需要就投資、藝術、流程等問題“達成一致”,他們之間的工作層麵和社會層麵的關係對創造型組織的管理者有著借鑒意義。

這裏將聚焦“監製”這個電影工業中不為人知的核心角色,他負責電影的日常運作與策劃。監製經常與電影工業的其他兩個角色混淆,製片人和製片,前者是影片的投資人,又稱出品人;後者是電影製作中的中層職位,負責具體的運營事務,向導演和監製負責。

對於監製這個角色,有人這樣描述,“他通常代表製片人或製片公司法人,由他負責攝製組的支出總預算和編製影片的具體拍攝日程計劃,代表製片人監督導演的藝術創作和經費支出,同時也協助導演安排具體的日常事務。

也就是說,一部電影拍攝出來以後,監製要考慮,如何使這部影片大賣,他要統籌考慮這部影片的商業性,所以有的時候,在電影拍攝的過程中監製和導演往往矛盾的,導演考慮的事電影的藝術性,而監製考慮的是商業性,這種矛盾有時一直伴隨這影片拍攝完成。

不過如果能到請到斯皮爾伯格當監製,那是再好不過了,因為本身斯皮爾伯格就是商業性和藝術性結合最好的導演。

“是的,我願意做《追隨》的監製,怎麼,你這個老板不肯請我嗎?”斯蒂文笑著說。

“哦,那是,我無比的榮幸,我沒有想到能請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