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和斯皮爾伯格談電影特效(1)(1 / 2)

斯皮爾伯格認真的看著諾蘭遞給他的有關《人鬼情未了》的劇本和資料,而諾蘭在一旁靜靜的等待,眼睛還向四周看著這間工作室。

斯皮爾伯格看完資料後,先是驚歎一句,“哇,太棒了。”而後抬起頭,眼神裏竟有一絲驚訝的看著諾蘭,“這個劇本是你寫的嗎?”

諾蘭點點頭,“是的。”

“你真是個天才,這個劇本太感人了,而且你把拍攝時的一些情況也寫了下來,你真是個有心的導演。”斯皮爾伯格一邊讚歎著諾蘭,一邊又低下頭看了看手中的資料,“你拍攝時用了運動控製攝影機係統嗎?”

“是的。”諾蘭回答。所謂運動控製攝影機係統,其實就是讓攝影機精確重複同樣的運動軌跡,方便地合成鏡頭。取代交流電的直流電電源作背光的藍幕新標準,使用更好的熒光燈管,並消除了閃爍現象。

其實這個名為Dykstrfle的運動攝影技術最早是在1977年《星球大戰續集》喬治盧卡斯運用的。

斯皮爾伯格點點頭,“很不錯,你這部電影裏運用了很多時下最好的拍攝手段,看來這部電影你是真花了不少心血呀。你的後期打算怎麼做?”

“我也是想在這方麵想你討教來著,你知道的,以現有的電影後期模擬技術,我總覺得有些鏡頭很難表現出應有的視覺效果,斯蒂文,你的幾部作品,我看了,覺得很震撼,,你在後期的時候是怎麼解決這些問題的?”諾蘭謙虛的問。

斯皮爾伯格,直了直身子,“哦,我先從《大白鯊》說吧,目前沒有哪部有關海的戲在技術上有這部困難了,當時我們沒有按照慣例用水池、縮微模型等手段來草草敷衍,主要鏡頭都是在海上實地拍攝的。船隻在海浪的推動下四處亂跑,劇組不得不花很多時間來重新固定,經常幾個小時也拍不好一個鏡頭。道具組製作了三隻機械鯊魚,一隻是全身模型,用於水下拍攝,一隻右轉身的模型和一隻左轉身的模型,光造出來就花了25萬美元,要讓它們工作起來,涉及到複雜的氣體力學、水力學和電子技術,最後的開銷兩倍還不止。我們的特效師雖然是這方麵的專家,但他認為這一次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挑戰。而且人們不熟悉白鯊的習性,因為這種動物被人抓獲囚禁後隻能再活幾個小時,工作人員到研究機構查閱了大量文獻,還求助於魚類專家,之後才從泥塑模型起步,一步步摸索,造出了鯊魚般大小的機械模型。

另一個關鍵的地方是影片最後那艘小船的設計,如何能讓它按拍攝需要沉或浮。事實上當時劇組有兩條一模一樣的船,一條是普通的,另一條進行了特殊的改造,船底被掀掉了,拴上幾個大桶,灌水則船沉,注入壓縮空氣則船浮。”斯皮爾伯格滔滔不絕的講了起來,就好像他昨天剛剛拍攝完成《大白鯊》一樣。

諾蘭仔細聆聽著這位前輩講述著他那部偉大電影的拍攝過程,看到斯蒂文停下來,喝了口水,諾蘭插了一句,“真是艱難呀,卡梅隆在拍攝《終結者》的時候也是這樣,我們做了好多機械人模型,還有施瓦辛格飾演的機器人運用了機械及化裝特效,特別是醫學修複設備令他看上去真的像半人半機器了,但也不是所有鏡頭都是演員在扮演,部分鏡頭用到了無線電或電纜控製的木偶模型和機械人來代替他。”

“是呀,要做出一部好的電影,是不能靠簡單的幾個鏡頭來敷衍觀眾的,”說到這裏,斯皮爾伯格站起來從抽屜裏拿出一合煙,掏出一根遞給諾蘭,諾蘭笑著擺了擺手,“我不會,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