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吃的堅持
讀者茶座
作者:劉衛京
身邊,不乏喜歡吃的人,他們在吃上的堅持是那麼可愛,又可敬。
朋友A,每天早晨必須喝粥,用她的話說:“早晨起來,有那一碗熱粥在肚子裏,就不怕外麵的嚴寒了,三九天往外衝也毫不畏懼。”
朋友B,中午一定要吃麵食,這個北方大漢,在這座午餐以米飯為主,配以各種炒菜的城市裏生活了那麼多年,仍覺得隻有麵食才能讓人飽,“米飯,最多能吃到不餓,吃到肚脹,在心裏也不會有飽的感覺。”
同事C,在需要加班的晚上,並不去公司的餐廳免費就餐,實在抵不住餓,就拿一塊麵包或一根火腿腸先墊墊,他認為,隻有回到自己的家裏,脫去外衣換上拖鞋,跟家裏人一邊吃一邊聊才叫吃飯,否則,就是塞肚子,“哪怕,回家後家人都已吃過飯,我自己下碗方便麵吃,也是好的!”
同事D,每天上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都要吃一塊巧克力,作為對自己的獎賞,然後,就又精力充沛地投入到工作中了,她說:“每天的這一塊巧克力可以讓自己更開心地工作。”
她的對桌E,則將巧克力視作毒藥般的禁物,她堅持認為:“吃一塊巧克力就會發胖,每天吃一塊?那得胖成什麼樣子啊?!”
每個人在吃上的堅持可能都是出於從很小的時候就養成的習慣,這些習慣是怎麼養成的,往往連自己都說不清,隻是,養成了的習慣就不能輕易地改變了。
對於吃的堅持可能不隻是大人們,就是嬰兒,也各有各的堅持:我的兒子,小時候隻吃媽媽的奶,用奶瓶喝水可以,要是往裏放了奶粉,他就不肯下咽了,仰躺在床上的他也不會往外吐,他要是不咽,奶粉水就順著他的脖子往下流;我的小外甥,什麼牌子的奶粉都肯吃,唯獨不肯吃媽媽的奶,把奶瓶子放到嘴裏,他吸吮得“滋滋”作響,奶頭放到嘴裏,他就大哭;而我大外甥,則是對所有送到嘴裏的東西都來者不拒,給啥吃啥!
不知道,嬰兒們的堅持又是來自於怎樣的原因。我媽的分析是:我的兒子因為媽媽的奶水足夠,當然就不願吃媽媽的奶之外的東西;小外甥嫌媽媽的奶流量太小,咂起來太費勁兒,幹脆不吃;大外甥啊,是因為食量大,大人們給他的量老是不夠,隻好來者不拒,給點白開水,也起勁兒地往裏嘬。
每一個人對於吃都有自己的堅持,對吃的堅持,其實能在相當程度上折射出一個人的家境、出身、生活理念和人生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