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史――武帝本紀記載:乾元五年秋,帝破濟南,賊酋多鐸授首,清軍降者十餘萬,山東遂定。
又載:多爾袞聞濟南城破,棄北京而竄。
十月,秦義率領總計四十餘萬大軍進入已經被滿清放棄的北京城。
北京西郊,香山,秦義登高望遠。山上的楓樹已經火紅,秦義並沒有急著進入北京城,北京城就在眼前,不會跑走的。
“崇禎十七年,朕從山西一路被李自成攆著跑到了北京,路過香山,那個時候就想登上這座楓林如火的山崗看看風景,俯瞰下北京城。可惜當時時間緊迫,後麵李自成緊追不舍,之後北京城破我又從天津南下,再也沒有機會來這香山看下北京城了!
今日所來正是時候啊,這火紅的楓樹,美不勝收!
從崇禎十七年,到乾元五年,中間又曆經弘光五個年頭,算算的話,中間相隔整整十年,這十年北都一直淪陷在異族人手中,南方百姓無一日不希望收複北疆,而北疆百姓,也無時無刻不希望王師北伐。
昔日蜀漢承漢統,武侯五次北伐,俱不得成功。五胡亂我華夏,晉人衣冠南渡,從祖狄到劉裕,北伐同樣不成。再到宋人偏安一隅,嶽武穆北伐遺憾而終,也不得成。大明太祖皇帝的北伐和我大秦的北伐性質雖然相差不多,但是我朝北伐的性質卻又和前麵列舉的曆代北伐性質相似。大明是在天下混亂諸侯割據的局麵下,對本就已經孱弱無能,被群雄蠶食無力的北元進行北伐,才得以成功。而我朝則是南方穩定政權對占據北方強大穩定的異族政權進行北方。這樣算來,我朝這次北閥,是數千年來,頭一遭南方的勝利。 。
十年,諸位將臣們齊心協力,才有今日北伐勝利的結果啊!”
“這是陛下有先見之明,勵精圖治才有的結果!臣等不過是跟隨陛下左右,聽候調遣而已!”許國才拍馬屁的說道。
秦義哭笑不得,對許國才說道:“朕可是好不容易在此情此景下說一點抒情的話,被你這馬屁的話,氣氛給一下破壞了!”
“老許啊,你可要加油啊,現在陛下身邊拍馬屁的人可多著,你還不加深下技術水平,以後的大秦的諂臣可就輪不到你了!”一旁的張煌言取笑道。
“什麼諂臣?老子可是侯爺,還是將軍,我還這地位,難道還要靠拍馬屁幸進?我隻是發自內心,十分誠懇的誇讚陛下!”許國才對眾人說道。
“得了得了,我們都知道了!”張煌言擺手說道。 。
“這香山的景色不錯,北京皇宮已經殘破不堪,重修耗費巨大,不如在這香山腳下重建一座,北京城也趁這次擴大,將外城擴到這香山這邊!”侯方域說道。
眾人看向侯方域,許國才說道:“老侯你這話就失了水平了,這香山距離京城外城還有十幾裏,外城擴到這裏,耗費要比重新皇宮還要龐大吧?”
侯方域這話裏是有話的。現在北京就等著接手了,大明朝以這裏為首都數百年,雖然有一個天子守國門的美名。但是為了供應北京的耗費,從南方運送來大量物資,再加上九邊重鎮,北京和九邊重鎮就好像是一個吸血巨獸,把全國的鮮血吸收,慢慢的讓大明萬劫不複,直至滅亡。
崇禎駕崩的時候。國庫裏沒有幾個銀子,最大的原因是支出大。你說收上來的賦稅少,崇禎年的苛捐雜稅可一個都不少,要不然也不會逼著國內流民四起。
用全國的錢財支撐著北方,大明朝的財政才一步步的糜爛。
現在侯方域就怕秦義重蹈覆轍,將都城給定在北京。
“放心吧,南京皇宮修繕的這麼豪華,花了朕內庫好幾百萬兩銀子,朕可舍不得跑到北京這苦寒之地來。南京是個好地方,以後大秦的國都就一直定在南京吧!至於北京,就當它是北方的一個大城市!”秦義的話讓侯方域安心了。
“末將也鬥膽問一句,陛下打算如何防範北方異族?”趙明問道。
秦義大笑道:“不用防範,日後北方草原的遼闊疆域,都是我大秦的國土!”
“大明以九邊重鎮為邊界,那在我大秦,九邊各個城市,不過是內地城市罷了,遠不能算是邊界所在!”秦義說道。
“走吧!進北京城吧!”秦義對眾人說道。
四十餘萬大軍,能進入城中的並不多,大部分軍隊都的駐紮在城外。
時隔十年,秦義再一次回到了北京城,相比於上次的狼狽而來,這次秦義是帶著四十萬大軍而來的。
京城百姓中許多人還記得當年那個站在北京城牆上浴血奮戰的年輕將軍,想不到短短十年的時間,那個年輕將軍,就已經是帝國皇帝了,這讓許多人感慨。
至於京城中的那些投降滿清的官員、士子們,則是躲在家中,瑟瑟發抖。
還留在京城中的官員、士子,基本都是崇禎朝的臣子,李自成進城,便向李自成投降了,滿清入城,便向滿清投降了,可謂是真正的三姓家奴了。
秦義對於這種反複無常的小人,向來是容不得的。秦義的這種性格,城中的這些官員豈能不知?
不過還是有官員抱著僥幸的心理,來到秦義進城的城門口,跪伏在地,如同迎接李自成、多爾袞入城一般。
秦義從永定門進入北京城的,場麵比濟南城的要壯觀許多,城門裏裏外外都有許多人,其中有百姓,有官員,有士子,還有士兵在維持秩序,這些士兵應該是多爾袞退出北京城後,遺留下來的士兵。北京城還維持著良好的治安,應該就是城中剩下來的漢人軍隊在維持秩序。
許多人都沒見過秦義的,他們看到大軍開始進入城中,就全都跪拜在地,秦義是走在隊伍的最前麵的,他的身邊跟著二十個龍衛營的士兵,雖然滿清退出了北京城,但是這不代表著城中就是絕對的安全。 。
“無官身,不是士子,不是軍人的全都站起來,都散去吧。北京城朕的大軍接管,秩序如初,大家盡可放心。”
站起來散去的大多數都是普通百姓,還在跪著的則就是官員、士子、士兵了。
“朕給你們一個機會,脫下身上的衣服,放下手中的武器,該幹嘛就幹嘛去吧。士子在北京者,盡除名。”秦義對跪著的千餘人說道。
當即就有人大喊道:“陛下,臣不服!臣降賊乃是無奈之舉!”
秦義看向那人,說道:“站起來說話!”
喊話的是一個老者,穿著滿清的官服,秦義嗬斥道:“北京城破,死節大臣不計其數,老匹夫你為何獨活?縱不願死節,亦可南下,亦或下野退隱!你有何臉不服?有何無奈之舉要做李賊有狗,滿賊入城,又做滿賊的狗,助紂為虐,腳踏我漢家天下?漢奸就是你這樣的老匹夫!”
那著滿清官服的老者麵色漲紅,欲要反駁,自己本就理虧,卻又不知從何而起。
“陛下,臣是崇禎十六年進士,在 京等待履職,卻遭天變,陝西老家為賊所破,不得回,便一直滯留北京。李賊入城,臣不仕。滿賊入城,臣亦不仕。今日陛下為我漢家天子,北伐大獲全勝,收複舊都,喜不自禁,來永定門迎接陛下,對於除名臣之士子身份,臣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