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9 漲停板的未來走勢(2 / 3)

(3)加倍賣出攤平法。

加倍賣出攤平法是將資金分成三份。第一次買進1/3的,如發現市場狀況逆轉,行情確已下跌,則第二次賣出2/3,即要多賣出一倍的股票。這樣可以盡快攤平,增加獲利機會。

2.向上攤平和向下攤平建倉

“金字塔”法就是越跌越買,且越跌買入量越大。比如我們選中了一隻股票,當它跌至10元時,你認為到底了,買入2000股;可是它又跌了,跌到9元時買入4000股,跌到8元時買入6000股。向下攤平也稱為左半球買入法,就是在最低點出現之前買入,越買越趨向最低點,從K線看買入是在最低點左方。

向上攤平就是下跌見底後開始買入,隨著股價上漲做幾次買入。買入量最好是第一次就買足,後麵的買入是越高越少買。因為買入是在最低點的右側買入,也稱右半球買入。

有人說左半球買入是錯誤的,因為這種買入是不知股價到底跌到何處就開始買入,很可能股價還沒有到底就彈盡糧絕了,而右半球買入是股價見底了再買入,買入就掙錢。

但左半球操作不宜匆忙,要運用自己的經驗確定是股價到底了再買入,一般判斷的辦法是從最高點計算下跌的幅度,跌20%以內不要買。當然,這要和大盤的形勢相結合。如果是大牛市,自己買的股又是大牛股,下跌一般不會很深,下跌10%就可以做第一次買入。然後越跌越買,拉開間距,比如每下跌10%買一次,一般不會彈盡糧絕了還抄不到底。如果不是在牛市,自己要買的股也不是牛股,那第一次買入可以在跌50%以後再說,然後采取越跌越買的辦法。

我們立足於左半球買入,但如果判斷錯誤,你想在跌20%以上再買,它未跌20%就反身向上了,那正好運用右半球的買入方法,以使自己不踏空。所以,左右半球買法要靈活運用。

換股法獲利解套

1.在實戰中換股

股市如戰場,沒有永遠的對與錯,隻有認清形勢,調整思路,順勢而為,才是製勝之道。在擇股、換股上如何順勢而為、有的放矢,可以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以弱勢股替換手中已持有的強勢股。

我們將股票的走勢按階段大致分成孕育期、發展期、衰老期,其中發展期又可分為啟動期、快速發展期、後發展期。當手中持有的籌碼已完成主升段,進入了後發展期,也就是說,上攻能量已經散盡,但按照慣性,仍維持著一種強勢,實際已是強弩之末。此時將其派發,而選擇進入正處於孕育期的相對弱勢股,將生命的接力棒傳遞下去,這是保持長期獲利的積極的製勝之法。

(2)用強勢股替換手中持有的強勢股。

兩者都屬於強勢股,但所處階段不同,前者是剛從啟動期即將進入快速發展期,具有強勁的生命力;後者是由快速發展期即將或者已經進入後發展期,能量已快要散盡,隻是還保持著衝刺的慣性。這時的換股,就猶如從一輛已經開始減速的列車上跳上了一輛剛開始提速的列車,前途如何,自是一目了然。通常的情況是,人們在已有一定獲利的前提下,都不願去追逐其他同樣已有一定漲幅的個股,此種換籌方式就要求要克服畏高的心理障礙。所謂心病還要心藥醫,解決的方法可以在心理上將原來持有的獲利股票的利潤轉移到新進入的股票上,這樣價位相對攤低,利潤也有保存。這是一種自我心理調整,而非自欺,是為了獲勝而采取的積極的手段。

(3)弱勢股替換弱勢股。

在強勢市道中,大盤也會有一段時期的休整。在相對的弱市中,大部分的股票都會表現平淡。此時的換股,就是將手中已無前途的弱勢股調換成未來有發展前途的弱勢股,這一進一出,其未來前景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前者在弱市中,就像自由落體,掉入深淵,甚至萬劫不複了,即使大盤走強,在整個行情中也未必會有出色的表現;而後者的表現是未可限量的,它會因時機未到而短期內顯弱勢,但終有見底掉頭而上,轉為強勢的一天。

(4)以強汰弱並非我們所提倡,甚至是要反對的一種操作思路。

在股市中最為大家接受的思想就是以強汰弱。但從辯證發展的角度來看,今天的強勢明天就可能走弱,今天的弱勢明天也可能轉變為強勢。也許最終的結局可能是強者恒強,但在當時情況下買入強勢股,其短線即將走弱的風險將會衝銷手持的弱勢股本身不多的利潤,使在微利的狀態下又獲被套牢的厄運。如果以這種思路貫穿始終,將陷入惡性循環的狀況,步步被動。

2.震蕩築底階段的換股四大法則

(1)講趨勢。

換股一定要準確研判市場整體趨勢、熱點的輪換和分化現象,不要漫無目標地隨意追漲殺跌,做到有的放矢。隻有認清趨勢並確認股指運行於上漲趨勢中,而打算換入的股票價格離底部區域不遠時,才適宜使用換股策略;而當大盤處於下跌通道中,如果手中股票套牢,坐等和斬倉均可,切不可急於換股,確認股指企穩時才可考慮換股。

(2)抓熱點。

當確定了大盤向上的趨勢後,準確選股很關鍵。可密切關注並選擇主流熱點板塊個股。換股需要注意留強換弱,投資者要根據行情的市場特點和個股表現情況,賣出手中持有的非主流熱點個股,買入當前主流熱點板塊的強勢個股;逢低買入前期明顯有增量資金介入,近期能在大盤強勢整理期間保持縮量抗跌的強勢股,才能取得跑贏大盤的收益。

(3)盯成交。

在準備換入一隻股票時,應密切注意該股的成交量,當成交量過度放大,入駐其中的主力獲利豐厚時,個股往往容易見頂回落,此時不宜買入。當個股成交量過小,有的甚至一天成交僅數十或數百手時,資金較大的投資者也不宜急於換股,此時市場中根本沒有足夠的買盤或賣盤接手。

(4)忌頻繁。

換股的目的在於獲取更大收益。在把握好前麵三個法則後,最有效的換股是一次性成功。多次換股,說明投資者選股思路紊亂,操作輕率,這很容易失誤。而且多次換股還會增加交易稅費,抬高持倉成本,減少未來的獲利空間。

向下差價法獲利解套

股票被套後,等反彈到一定的高度,估計見短線高點了,先賣出,待其下跌一段後再買回。通過這樣不斷地高賣低買來降低股票的成本,最後等總資金補回了虧損,完成解套,並有盈利,再全部賣出。

1.底與頂

“低買高賣、高拋低吸”中的高和低不是大家所認為的絕對價格的高和低,也不是橫向比較的高和低,更不是以曆史價格比較的高和低。股市中的高和低其實就是主力資金操作的兩個區域。

低就是底。底不是絕對低的一個價格點,而是指主力資金吸納籌碼的整個區域。也就是講,不管其股票價格是多少,隻要是主力在這個區域在吸納籌碼,那麼這裏就是底,也就是低,就是廣大投資者買進的區域。

高就是頂。頂也同樣不是絕對高的一個價格點,而是指主力資金出售籌碼的整個區域。也就是講,不管其股票價格是多少,隻要主力在這個區域中在出貨,那麼這裏就是頂,也就是高,也就是我們廣大投資者要賣出自己手中該股票的區域。

因此在選擇股票的時候就不能僅僅去看一個股票價格絕對的高和低或者以曆史價格來衡量它的高和低,而是要認清區域,再作抉擇。如果發現是底,就應該堅決買進不放過抓黑馬的機會。如果發現是頂,則應該堅決逃脫,即使它短線有上漲我們都不去理會它。

隻買底的股票,堅決不買頂的股票而賣頂的股票,就可以逐漸解套而保持穩定的收益。

2.向下差價法技巧

(1)關於止損和止贏的問題。

止損和止贏的設置對非職業股民來說尤為重要,有很多散戶會設立止損,但是不會止贏。

(2)不要奢望買入最低點,不要妄想賣出最高價。

有的股民總想買入最低價而賣出最高價,一般來講這是不可能的,有這個想法的人不是一個高手。隻有莊家才知道股價可能漲跌到何種程度,莊家也不能完全控製走勢。

(3)量能的搭配問題。

有些股評人士總把價升量增放在嘴邊,其實無量創新高的股票尤其應該格外關注,而創新高異常放量的個股反而應該小心了。而做短線的股票回調越跌越有量的股票,應該是做反彈的好機會,當然不包括跌到底的股票和頂部放量下跌的股票。

(4)要學會空倉。

有很多民間高手很善於利用資金進行追漲殺跌的短線操作,有時候會獲得很高的收益,但是對於非職業股民來說,很難每天看盤,也很難每天能追蹤上熱點。所以,在股票操作中,不僅要買上升趨勢中的股票,還要學會空倉,在感覺市場上的股票很難操作,熱點難以把握,絕大多數股票出現大幅下跌,漲幅榜上的股票漲幅很小,而跌幅榜上股票跌幅很大時,這就需要考慮空倉了,有時候空倉要幾天,有時候要達到幾周,有時候要幾個月。雖然指數怎麼跌都會有逆市而上的股票,但是誰能保證那些少之又少的股票就是你買的股票呢?還是在市場容易操作的時候再滿倉操作比較穩妥。

(5)暴跌是重大的機會。

暴跌,分為大盤暴跌和個股暴跌。陰跌的機會比暴跌少很多,暴跌往往出現重大的機會。暴跌往往是重大利空或者偶然事件造成的,在大盤相對高點出現的暴跌要謹慎對待,但是對於主跌浪或者陰跌很久後出現的暴跌,你就應該注意股票了,因為很多牛股的機會就是跌出來的。

(6)保住勝利果實。

很多投資者是做牛市的高手,在2007年的藍籌股行情中獲得收益是50%多,但是他不是一個高手,因為他們屬於短線高手型的,在震蕩勢和熊市中往往又把牛市獲得的勝利果實吐回去,白白給券商打工。怎樣能保住勝利果實呢?除了要設立止贏和止損外,對大勢的準確把握和適時空倉觀望也很重要。怎樣在熊市保住勝利果實呢?在熊市保住勝利果實的辦法就是始終跟蹤幾隻股票,根據市場情況不斷地嚐試虛擬買賣,不妄圖買入曆史最低價,升勢確立再入場實盤操作。

糾錯法獲利解套

1.下跌行情容易犯的五大錯誤

(1)愛用相反理論。

其實,在一輪大跌市中,85%以上的時間裏人們都是恐慌絕望的,剩下10%的時間是反彈和橫盤,隻有5%或更少的時間才是物極必反、否極泰來的時候。但很多人(尤其是一些涉市不深的炒股者),動不動就是“市場已經恐慌了”、“別人都絕望了”,因此,“大底來了”,等等。可憐的他們是在打一個隻有5%概率不到的賭!相反理論其實是一個標準的“事後諸葛亮”式的理論,事後總結,任何人都覺得理所當然,當然,說大底100次或幾乎每周都說大底要來的人總能蒙對一次。其實這裏麵的道理很簡單:不要把自己淩駕於市場之上,以為自己比別人都聰明。

(2)經驗主義。

股市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每次行情和下跌,都是不一樣的。但有人總愛用以前的經驗去套現在。比如,現在連跌了10周,所以下周會如何如何。每次股市的走法都會給你一個新的教訓。

(3)剛愎自用。

下跌市中,對人性也是一種考驗。麵對連續的跌市,誘惑就來了。於是不等趨勢逆轉的信號就提前進場。結果如何自己心裏清楚。有個投資者說得好,“手癢斷手,腳癢斷腳”。

(4)不放過任何波動。

有人總以為,我是職業股民,連續空倉我來股市幹嗎?於是天天盯著盤麵,哪天一有紅線便不能自已。其實熊市中的反彈隻有大約10%的有操作意義,其餘的反彈沒有操作意義。沒有經曆過兩輪以上熊市尤其是1993~1994年、2001~2004年下半年跌市的人是不會理解這句話的。

(5)總想在有反彈的時候再減倉,特別是總希望在反彈的最高點再賣出。

其結果便是越套越深。這些人腦子裏根本沒有止損的觀念。其實這麼做還是如上麵說的,在做一個小概率事件。熊市中的一句名言:“任何時候拋都是正確的”。這是用1993~1994年、2001~2004年下半年的大跌市中多少人血淋淋的教訓換來的。可是總有人重複地交這樣昂貴的學費。

2.不應該下的單

(1)大勢不好不下單。

拋開指數做個股的說法一度很流行,但事實證明這是行不通的,夢想市場不好的時候自己手中的股票仍在上漲,就像夢想瓢潑大雨中自己腦袋上麵的那一塊是晴天。做個股先得看大勢。

(2)未經研究不下單。

深入研究過的股票,自己心中有數,心中有數,手中就有準兒。如果僅僅靠聽來的消息,再怎麼言之鑿鑿、信誓旦旦,隻要股價一跌,馬上就慌神兒;再一跌,就開始懷疑消息的真實性;繼續跌的話,就自我否認消息,最後割肉出局,賣了個地板價。隻有經過深入的調研,把“消息”變成“信息”,變成自己研究之後確信的東西,才能成為值得信賴的投資參考。

(3)對有硬傷或有疑問的企業不下單。

應該盡量回避有硬傷的或有疑問的企業,比如業績爛得一塌糊塗,公司否重組、大筆應收賬款怎麼處理、涉及巨大金額的訴訟還沒有明確結果……這樣的企業還是遠離為好,股市裏“股樹”參天,巨木成林,何必非要吊死在這棵歪脖樹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