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開河變鈔禍根源(1)(1 / 3)

(海山—妥歡帖木兒)

黃河泛濫、生靈塗炭,帝國立意根治水患,聽起來是一件天經地義的事情。問題是,一件好事,經過萬千封建官僚之手也未必再是好事!自古以來朝廷的工程都是賺錢的大買賣,修河要征調物資、要征發勞役,這裏麵有著無數撈錢機會……可是,脫脫不這麼想,隻要有足夠的錢,這些事都能擺平!

流血的汗位

鐵穆爾號稱要給蒙元貴族官兒當,又不遺餘力地反對官商,就連伯顏這樣征服南宋的主將也被罷官,朱清、張宣這樣的猛人也被斬首示眾。既然當官賺不到錢,那麼,大汗還是繼續給我們賞賜吧。

什麼時候沒錢了,向大汗要就是——本來他就是咱們的強盜頭兒!

大汗確實是強盜頭兒,又有哪個封建帝王不是強盜頭兒呢?隻不過最大的強盜頭兒也是大汗,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是萬方生靈的主宰。最大的強盜頭兒不像較小的強盜頭兒,他要追求長治久安,為子孫後代混一張長期飯票。

這是遊牧民族入主中原之後必須解決的問題:要維持帝國軍事力量的效忠,就必須不惜代價賞賜貴族;要想長治久安,又必須打破原有利益格局。在大汗與蒙元貴族不斷升級的衝突中,蒙元貴族終於對自己的大汗亮出了屠刀,從此帝國也無可挽回地滑入深淵……

第一位為賞賜煩惱的大汗是孛兒隻斤·海山。孛兒隻斤·海山是鐵穆爾的繼承者,治史者通常稱其為“海山”。

海山是一個不靠譜的大汗,剛剛即位就恢複了對蒙元貴族的賞賜,較忽必烈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樣做,海山也是沒有辦法!

鐵穆爾沒有指定繼承人,海山隻不過是惟一沒有卷入武力鬥爭的候選人,也是各方力量都能接受的人選。登基後,為取得蒙古諸王支持,海山想到的辦法就是以金錢邀買人心——賞賜。

除了老貴族,海山還一口氣封了十四個“一字王”,其中十二個根本就沒有黃金家族血統!至於賞賜數量,海山則按忽必烈時代的標準進行了翻倍:該賞五十兩黃金的改二百五十兩,該賞五十兩白銀的賞五百兩!

隻要有人開口,大汗一定不讓你失望!

海山即位僅四個月,中書省就向他遞交了一份報告:蒙元帝國歲入四百萬錠白銀,其中,維持中央政府正常運轉每年至少需要二百八十萬錠;四個月中,您花掉了四百二十萬錠白銀,另外,還許諾出去一百萬錠的應付賬款。

估計中書省的意思是提醒海山注意點,結果,海山仍然絲毫不知收斂,也許是根本無法收斂吧。年底一算賬,在不足一年時間裏海山居然花掉了一千萬錠白銀、三百萬石糧食,“兩都所儲已虛”、“向之所儲,散之殆盡”。開始的時候挪用中統鈔、至元鈔鈔本,後來就提前預收鹽稅……

一年之內,所有方法全部失效。至大元年(1308年)年末,上都、大都所有儲備加到一起已經不足一百七十萬錠銀鈔。沒有錢,咱這年還過不過了?

怎麼辦?

答:貨幣改革。至元二年九月,海山主導的貨幣改革出台——至大銀鈔!

按詔書的原意,“至大銀鈔”以白銀為貨幣本位,紙鈔麵額從一厘到二兩總計十三種;每兩銀鈔折合至元鈔五貫或白銀一兩。同時,海山再次宣布重鑄銅錢——至大通寶、大元通寶,一枚至大通寶折合銀鈔一厘,大元通寶則用蒙文,每枚大元通寶折合十枚至大通寶;前朝舊錢也可以流通。

紙幣和銅錢同時流通,本來是希望銅錢製約紙幣貶值。這一招早在盧世榮時代就已經不靈了,隻要至大銀鈔沒有真實的白銀儲備,馬上就會被人們拋棄。盧世榮、桑哥敗亡的時間並不久遠,海山和他的手下不可能不知道這個道理。偏要這麼幹,隻能是一種解釋,至大銀鈔純粹就是為了忽悠——忽悠蒙元貴族。

你不是要賞賜嗎?反正錢我是給你了,至於能不能花出去,那不是我的問題。

實際情況證明了我們的猜測。

一般來說,發行新幣之後,舊幣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義,所以,新舊貨幣交替一定會收回舊的貨幣,這樣才能保證新貨幣流通。至大銀鈔發行卻完全不是這麼回事,新鈔是發行了,舊鈔依舊在流通。

至大二年九月,海山下令頒行至大銀鈔,同時宣布,在九個月之內中統鈔、至正鈔持有者應向朝廷兌換新幣。在這九個月內,中統鈔、至正鈔鈔版仍在,也就是說,這幾個月中沒有停止印刷舊鈔。

也是在這九個月中,至大銀鈔的發行量高達一百四十五萬錠。如此發行量的貨幣一旦進入流通會迅速貶值,根本就無法承載貨幣的職能,誰又會把手中的貨幣換成一堆廢紙呢?

按官方兌換比例,本來是一貫至大銀鈔兌換五貫中統鈔,實際上卻是一貫中統鈔兌換數貫至大銀鈔!至大三年,理論上中統鈔已經停止流通,實際上停止流通的卻是至大銀鈔。至於至大通寶、大元通寶,試鑄階段就已經夭折,根本沒有進入流通,也正是這個原因這兩種銅幣成為了今天貨幣收藏中的極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