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靈秘丹藥箋下(3)(1 / 3)

膽礬一錢、麝香五分、銅綠二錢。

寒水石一錢、朱砂一錢為衣。

冰片三分(有無俱可)

蝸牛二十一個

天龍(即蜈蚣)一條,去頭足。選用雄蜈蚣(金黃色肚皮、黑色背,肥壯者即為雄)不用雌蜈蚣(身體細小,紅頭白肚即為雌)。

上藥共研成末,將蝸牛研細,和藥,做成綠豆大的丸子。將蔥白放在口內嚼爛,吐在手心內,包藥二丸,用熱老酒吞服。用衣被蓋暖,睡一、二個小時,再喝熱酒,直到喝醉為止。當藥物發生作用的時候,會有一身熱汗出,汗出即愈。如果還沒有痊愈的話,可再服二丸。

箍藥三方

黃狗下頜一付,燒灰存性,二兩。

蠶豆末一兩、白斂一兩。

以藥共研成末,以米醋調勻,塗在瘡毒的四周,留下頂部不塗,則開始發的,塗此藥可消腫,若已化膿的,則可將膿毒引流盡而愈。愈後還須服中流一壺方,以免再複發,此方也是秘傳,有神效。

又方

川烏、黃柏

等分為末,豬膽調,圍敷四周,隻留下中間的一點空間出氣。

又方

當歸、黃柏、羌活

等分為細末,瘡毒剛起時,將鷺鷥藤擂汁,調藥敷瘡之四周,瘡毒可自然縮小,毒水可自然流出。注意不可掩蓋了瘡頂,以免毒氣不能發散出來而造成不良的後果。

活命飲

這是一個神奇到妙的方劑,每用於腫毒初起之時,即服即解。作者曾用它做過無數次實驗,均屢服屢驗。

治療一切癰疽發背、腫毒等惡瘡。初起之時,一服即散;若已成瘡(即有頂),再服用此方,也易使其化膿、破潰。其功效,不能一一具體說明。

穿山甲、用蛤粉炒至黃色,六分。

甘草節、真沒藥、赤芍藥、防風、香百芷各六分。

天花粉、貝母、皂角刺各八分,當歸尾、乳香各一錢。

陳桔皮、金銀花、須貯了四年的,各三錢。

將上藥,共作一劑,用無灰好酒三茶杯,放入瓦罐內,煎開四五次,濾去藥渣,溫服藥湯,喝盡為止。若瘡在腰上,則食後服藥;瘡在腰部以下,則空腹服。能飲酒的人,在服藥酒後,再飲三兩杯無藥的清酒更好,更能增加藥效。

忍冬丸

忍冬,即金銀花,一個別名叫做老翁須,還有一個別名叫做左轉藤。開花的時候,摘取花數斤,曬幹聽用。臨時將曬幹的花一斤,同粉草二兩,共研成細末,用無灰酒糊成丸,每次服八十丸,用酒送服。不論什麼時候服用都可以,每日服三次。

如果平常沒有什麼事,摘取金銀花四斤,趁濕用水洗幹淨,放入石臼內搗爛。再放進瓦罐肉,加入井水三碗、無灰酒三碗,調稀,煎沸十多分,待其藥性補煎出時,取下,用生布濾去渣,汁入罐,再煎成膏至滴水不散為止。又將一斤焙幹,同粉草二兩,共研成細末。取膏滲入末內,用酒打成糊,和在石臼裏,搗一二百下,再做成綠豆大的藥丸。飯後一段時間後,用酒送服八、九十丸。忍冬丸,用酒送服,效果很好,對於不會飲酒的人來說,用白開水送服也可以。

有的人,在發癰疽腫毒的前半年,或前一年,一定常常會自覺口幹或極想喝水,或者剛吃完飯就又覺得饑餓,這種現象屬於消渴病中的中消。如此有這些症狀,而後又發背疽的人,一定很難治療。如果發現了這症狀,趕快每日服用忍冬丸,象這樣堅持服用,可以避免發背,即使萬一預防不了而發為背疽,也容易治愈。

有的人在未發背之時,不出現口渴的現象,正在發背的時候,亦不太口渴。等到發背被治好後,也應謹慎,不要自認為已經沒事了,必須繼續服用忍冬丸,每日夜各一次,服一百天以後,覺得自己饑飽如常、津液不竭時,才可以停止服藥。

七厘散

主治五癰。雄黃一錢,白滑石三錢,共研成細末聽用。

巴豆三錢,去油;杏仁三錢,去皮尖油,將二味槌一千下,聽用。

真輕粉一錢二分。

將輕粉研成細末,用人乳和成一丸,外用麵粉包著放進鍋子裏,用甘草水蒸半炷香久,將麵蒸熟時取出。去麵,趁熱和前麵四味槌為丸,如葡萄子大。每次服七厘或一分,空服時,用薑湯送下,服二次後即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