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菜根譚》:中和閑適的養生之道(2)(1 / 3)

由此可見,好心情是帶來健康身體的最大法寶。健康的心態,比如平和鎮定、樂天知命、勇敢、堅定以及愉悅,都會刺激腦下垂體分泌激素以達到最佳激素平衡。這種平衡所產生的效力可能比世界上的任何藥物都更加理想。正所謂“一種好心情,勝過十副補藥”。

健康的心態要求我們用樂觀平和的心態看待人生,用和諧心境對待世界。這種心態,是積極而不消極,樂觀而不悲觀,不大喜也不大悲,不大驚也不大恐,它是人生智慧、理性、閱曆和磨煉的捷徑。

在這種健康心態下,人體能把全身各係統、各層次、各方麵的免疫力、抵抗力充分地調動整合起來,形成極為強大的對付各種細菌、病毒、癌細胞的綜合抵抗能力,全身機能穩定、陰陽平衡,疾病也就不會產生了,即便產生疾病也能很快康複。

冥想:放鬆與養生的好方法

現代人的時間壓力大,能有幾分鍾自己的時間,好好放鬆一下,是給自己最好的禮物。如果隻有短短的10分鍾,你會選擇躺著放鬆,還是靜坐冥想呢?《菜根譚》給了我們答案,它是這樣說的:“夜深人靜獨坐觀心,始覺妄窮而真獨露,每於此中得大機趣;既覺真現妄難逃,又於此中得大慚忸。”意思是說,夜深人靜的時候,靜坐下來,深深地體驗自己的內心,慢慢體驗到妄想沒有了,而真如的狀態體現了出來。這是一種無法言狀的美妙感受,然而再進一步體驗時,卻發現這種真如的體現隻是暫時的,妄念還是無法徹底消除,心中頓生慚愧。

可見,靜坐冥想才是放鬆與調理內心的最好方法。我們生活在變化迅速、繁雜紛紜的世界裏,太需要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冥想能培養一種滿足平靜的情緒狀態。它促使人的精神放鬆,腦電波平靜,並且能調節血壓。他還能啟動副交感神經係統,從而平息體內的躁動情緒,清除肌肉中不必要的張力,幫助調節呼吸頻率。如果每天練習5~60分鍾冥想,對應付生命中的挑戰和壓力很有幫助。

在精神方麵,注意力集中和大腦活動平靜能把你帶入真正的冥想狀態,這時你拋棄了所有感覺,也不會被任何東西打擾。冥想的最終目的是天人合一的最佳精神狀態,而你將洞悉世事或自覺地感悟自我的本質。

冥想是一種古老的修煉方法。科學研究發現,“沉思冥想”不但有助於修煉,還能大大降低高血壓患者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

研究人員對202位平均年齡72歲的高血壓患者,進行了長達18年的跟蹤調查後發現,練習“沉思冥想”的患者,動脈壁厚度明顯縮小,患心血管疾病的概率比對照組要低30%。

美國耶魯大學醫學院教授伯尼·塞格爾認為,“沉思冥想”可以治療心髒病、關節炎等疾病,還可以預防癌症。

那具體應如何冥想呢?有以下幾個方法可供參考:

第一,觀呼吸。把注意力放在我們平穩且深長的呼吸上,且慢慢地縮小注意力的範圍到鼻尖,或是鼻尖外那一小塊吸吐氣的空間上。仔細感覺每個吸吐之間的變化,其他什麼都不想。

第二,觀外物。你也可以半閉著眼睛,把目光集中在眼前約一尺的定點上。可以是一張圖,也可以是一支蠟燭……盡量保持眼前的事物越單純越好,以免分心。你可以在注視它一陣子後,緩緩閉上眼睛,心中仍想著那個影像,仍舊保持平順的呼吸。

第三,內觀。內觀可以看的地方很多,除了之前介紹的觀呼吸外,還能專注在第三眼、喉輪、心輪等多處。若有什麼雜念產生,仍舊回來注視那個頂點,不要讓自己的注意力分散了。

冥想的時間不要太長,尤其是初學者,能很專注且享受5分鍾,就不錯了。然後再慢慢拉長每次冥想的時間。不過,要留意的是,我們雖觀照某處,但身體和心情是絕對放鬆的,不要不自覺地皺著眉頭或握著拳頭。

具體鍛煉步驟:每天花10~20分鍾,最好是早上睡醒或黃昏;坐在一個清靜、溫度適中的位置上;雙手放在大腿或膝蓋上,手掌向下,或手掌朝天,食指輕觸大拇指;放鬆全身肌肉;專注呼吸,將意念集中於兩眉之間或丹田之上,驅除一切雜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