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古老而正宗的民間自然療法(7)(3 / 3)

《素問·調經論》雲:喜溫而寒,寒則泣而不流,溫則消而去之。火療法通過逐漸加溫,可使熱力達到肌層,敷藥後到達病灶,溫氣而行血。因此具有良好的溫通經脈、散寒除濕功效。

3.行氣活血,消淤散結

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滑。火療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行氣活血,消淤散結。

4.溫陽補差,補中益氣

《靈樞·官能篇》雲:“上氣不足,推而揚之。”火療對氣血運行能起到“推而揚上”的引導作用,如溫百會穴有補中益氣、升陽舉陷之功。

5.回陽救逆

火療法治療疾病有回陽複脈之功,臨床上對陰寒內盛、陽氣衰微的症候,用火療術治療,能達回陽救逆的功效。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人以陽氣為本,得其所則體強而壽彰,失其所則體弱而壽夭。火療能溫陽,如用足三裏、關元、大椎等穴位,能激發人體正氣,提高抗病能力,起到保健治病、延緩衰老、強身益壽之功。

火療禁忌

火療方法通過高溫加熱,讓皮膚上敷著的藥物滲透到體內,可以治療氣血不活、筋骨疼痛,同時可以促進血液循環,達到止痛、恢複機體功能的目的。但火療用的是明火,對操作者而言,經驗和技術至關重要,稍有疏忽就有可能燙傷皮膚,所以從事火療技師的資質是很重要的。

從中醫角度來講,火療的方式隻適合風寒性體質及陽虛的人,熱證、陰虛者,由於體內火旺,做火療可能會加重內熱而導致上火。一般來說,常常手腳心發熱、怕熱的人屬於陰虛,肯定是不宜做火療的。而陽虛的人正相反,手腳發涼又怕冷,這類人可以做火療。另外,皮膚敏感或是長有癤子、皮膚破損以及患有易出血疾病(如血友病、血小板減少、紫癜等)的人不適合做火療。所以,想做火療的人最好先到中醫院進行相關谘詢,對自己的體質有個基本的了解後再做。同時,不要認為做一兩次火療就能治愈疾病或者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身體狀況,這隻是一種保健方法,對身體的改善是慢慢實現的,不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做火療時要注意不可空腹或者剛吃飽飯做,至少要在飯後一小時,火療前後要大量喝溫水;火療後至少6小時方可用溫水洗手臉,12小時內不能洗澡;做完火療,必須在床上平躺45分鍾;術後一年方可再次做火療。

在操作過程中,施術者注意力要集中,膠塊蘸起的藥液不宜過多,否則患者不能耐受,但也不能過少,致使火力不足達不到療效。火候要適中,以患者能耐受,感到火療舒適為度,否則,操作不慎易引起燙傷。

火療完畢,要用羊油脂搓揉患處,使火力直透關節,達周身,溫煦髒腑,行氣血和滕裏。

火療期間,避風寒,一切生冷忌用。

陰天下雨、熱證、高血壓、低血糖、孕婦、女性月經期、癌症、精神恍惚者、嚴重心髒病、嚴重糖尿病、嚴重高血壓、腎功能不全者、嚴重皮膚病等忌行火療。

火療的順序是:先燒陰後燒陽,例如腹部為陰、背部為陽,先燒腹部後燒背部,而且要同時燒(要陰陽協調)。陰陽的區別:胳膊的內側為陰,外側為陽;手的手心為陰,手背為陽;腿的後麵為陰,前麵為陽;腳心為陰,腳背為陽。簡單地說,就是可以彎曲的地方為陰,反之為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