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名詞解釋--曼陀羅(1 / 1)

【曼陀羅】

藏傳佛教術語

曼陀羅或稱曼荼羅、滿達、曼紮、曼達,梵文:mandala。意譯為壇場,以輪圍具足或“聚集”為本意。指一切聖賢、一切功德的聚集之處。供曼紮是積聚福德與智慧最圓滿而巧妙的方法,以曼達的形式來供養整個宇宙,是很多方法中最快速,最簡單,最圓滿的。曼陀羅是僧人和藏民日常修習秘法時的\"心中宇宙圖\",共有四種,即所謂的\"四曼為相\",一般是以圓形或正方形為主,相當對稱,有中心點。

曼荼羅是梵文Mandala的音譯;曼荼羅又譯「曼陀羅」、「慢怛羅」、「滿拏羅」等;曼荼羅意譯「壇」、「壇場」、「壇城」、「輪圓具足」、「聚集」等;藏語dkyil-vkhor,音譯「吉廊」,意譯為「中圍」。是密教傳統的修持能量的中心。依照曼荼羅的各種含意,它就是各個宗教,為了描述或代表其宗教的宇宙模型,或顯現其宗教所見之宇宙的真實,所做的「萬象森列,圓融有序的布置」,用以表達宇宙真實「萬象森列,融通內攝的禪圓」。

根據《大日經》和《金剛頂經》,密教在諸尊集會場所的布置和宗教成就的次第方麵,有胎藏界及金剛界兩部曼荼羅,分別呈顯「原本是佛子的每個宗教人才都在上師祖佛保護栽培之中」和「金剛而不染的無上宗教成就需要教眾學人自立自強以求」的涵義。在能夠「即身成佛」的教義和教儀中,則有大曼荼羅,三昧耶曼荼羅,法曼荼羅,羯磨曼荼羅等四種。密教「大圓鏡智、平等性智、妙觀察智、成所作智、法界體性智」等五智和「身密、口密、意密」等三密,就以象徵的形式藏在這些曼荼羅之中。

【文化底蘊】

曼陀羅又叫洋金花、大喇叭花、山茄子等,多野生在田間、溝旁、道邊、河岸、山坡等地方,原產印度。意譯作圓華、白團華、適意華、悅意華等。

阿育王經七曰:‘漫陀羅,翻圓華。’法華光宅疏一曰:‘曼陀羅華者,譯為小白團華。摩訶曼陀羅華者,譯為大白團華。’法華玄讚二曰:‘曼陀羅華者,此雲適意,見者心悅故。’慧苑音義上曰:‘曼陀羅華,此雲悅意華,又曰雜色華,亦雲柔軟華,亦雲天妙華。’

【有關傳說】

世傳五種;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珠沙華,摩訶曼殊沙華,紫色曼陀花(最為神秘,不與其他四種顏色混雜,獨稱“曼陀羅花”)

根據中國的說法,《法華經》上記載,在佛說法時,曼陀羅花自天而降,花落如雨;道家北鬥則有曼陀羅星使者,因為使者手執此花,因此將此化名為曼陀羅花。《法華經》亂墜天花有四花“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寓意天界的四種天花

曼陀羅是梵語的譯音,意為悅意花,被稱為佛教的靈潔聖物,隻有天生的幸運兒才有機會見著她,見到它能給人帶來無止息的幸福。因佛法修的是清心觀世界,寡欲走紅塵,手中無物,萬相皆空,所以在很久很久以前,這無蕊的白花就被人們看作神的化身,象征著空心,無心和安心。

在古印度,曼陀羅花既是**之門的門環,又是構造盛景的基地,它被攤開,成為了宏大的曼佗羅道場。作為“天使(魔鬼)的號角”的曼陀羅花,人們甘心以昏迷的方式,抵押理智而成為感覺的俘虜,把自己負載於一片花葉上,以抵達神諭的玄機。

在西方的傳說中,曼陀羅則一直被賦予恐怖的色彩。因為曼陀羅盤根錯節的根部類似人形,中世紀時西方人對模樣奇特的曼陀羅多加揣想,當時傳說當曼陀羅被連根挖起時,會驚聲尖叫,而聽到尖叫聲的人非死即瘋。(在聖鬥士星矢OVA版冥王神話中,曼陀羅為冥鬥士的冥衣稱號。傳說這朵曼陀羅花生長於斷頭台下,當它被人連根拔起時,所發出的尖叫會令在場所有生物死亡。)在西方曼陀羅花的解語是:1、詐情、騙受;2、敬畏、敬愛;3、不可預知的死亡和愛。相傳在古老的西班牙,曼陀羅花似冷漠的觀望者,常盛開於刑場附近,麻木禱告著生命消逝的每一個靈魂。此花全株劇毒,據說千萬人之中隻有一個人能有機會看見花開,所以但凡遇見花開之人,她的最愛就會死於非命。

在西方傳說中黑色的曼陀羅花當屬花中極品,是高貴典雅而神秘的花兒。黑夜裏的曼陀羅是一種花朵很象百合的花,它夜開晝合,花香清淡幽雅,聞多了會讓你產生輕微的幻覺。傳說中每一株黑色曼陀羅花裏都住有一位精靈,它可以幫你實現願望,但卻有交換的條件,那就是人類的鮮血。隻要你用自己的鮮血澆灌那妖嬈的黑色曼陀羅,在它開花的時候,花中的精靈就會滿足你的一個願望。也隻能用自己的鮮血澆灌,因為精靈們喜歡這種熱烈而致命的感覺。曼陀羅的根部有麻醉和迷幻效果。此外它也是保護家庭的利器,也能為佩戴的人帶來勇氣。此外,想生子的女性或性無能的男性,據說在滿月期間帶著曼陀羅分同床共勉則可以增加個人發力,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