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糖尿病的發病機理(1 / 1)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高血糖狀態所導致的綜合征,是較常見的一種內分泌代謝疾病。換句話說,就是因胰島素分泌不足而得病,或是其工作不好、代謝功能異常而使人生病。

胰島素能促進全身各部位組織攝取葡萄糖,並且促進它們對葡萄糖的儲存和利用,使葡萄糖被轉運到脂肪組織,或者作為細胞的能源,以此來降低血糖。

糖代謝紊亂

當胰島素分泌不足時,首先是引起糖代謝障礙。因為胰島素不足時,糖進入細胞減少,糖原合成減少,糖醇解減少,磷酸戊糖通路減弱,三核酸循環減弱,由此而導致肝、肌肉及脂肪等組織對葡萄糖的利用減少。此外,由於胰島素缺乏,對肝和肌糖原分解抑製減弱,對糖原異生及肝糖生成的抑製過程減弱,以致引起肝糖輸出增多———糖原分解增多,糖原異生增強,肝糖生成增多,從而導致高血糖。由於糖氧化發生問題,細胞內能量供應不夠,患者便會產生肚餓的感覺,於是便多食東西,吃得多,血糖濃度就會增高。當血糖增高超過腎保留葡萄糖的界限值時,葡萄糖便會在尿中排出,出現糖尿。因糖大量排出,帶走大量水分而引起多尿。因為經常小便,所以體內流失水分便多。假如體內水分失去過多,血液便濃縮,血漿滲透壓增高,便會覺口渴而大量飲水。糖氧化功能發生故障,人體內便要動員脂肪、蛋白質分解代謝增強,因而消耗過多,患者便逐漸消瘦,體重減輕,嚴重的會出現酸中毒、昏迷及脫水症狀。

脂肪代謝紊亂

患有糖尿病,肌體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使大量葡萄糖流失,肌體便要動用體內大量脂肪。隨著脂肪酸的氧化可產生過多的脂肪代謝產物,帶來嚴重後果,如酸中毒,酸堿平衡紊亂,使血液循環受阻,中樞神經係統中毒,可導致糖尿病患者昏迷。

糖尿病是一組慢性病,從正常血糖到間歇餐後高血糖,以致發展到持續性空腹高血糖,從無糖尿到有糖尿,從無症狀到有症狀,從無並發症到有並發症,是一個長期的從病理生化和病理生理發展到病理解剖嚴重損壞階段的病變過程,反映著胰島細胞儲備功能逐漸降低與胰島素分泌障礙的演變過程。

總之,糖尿病是因為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引起糖代謝紊亂,產生連鎖反應,導致脂肪、蛋白質、水和無機鹽代謝障礙的疾病。糖尿病患者在糖及脂肪代謝障礙的同時,還可能會出現蛋白質代謝紊亂,使體內蛋白質難於合成,以致蛋白質缺乏、體力下降而易患上各種感染。同時,血中含高濃度的糖分,會促使某些細菌增長,抑製抗菌細胞的吞噬功能。所以罹患糖尿病很容易並發皮膚感染,也會導致泌尿係統感染,如腎炎、膀胱炎和一般上呼吸道感染等。而脂肪代謝障礙,更會並發動脈硬化等血管病變。血管病變可使血流減少,組織缺血、缺氧,抵抗力減弱而發生感染。所以,如果發現自己經常有反複發作的化膿性皮膚感染,便要考慮是否有隱性糖尿病的可能性,應盡快去作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