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話題
作者:啟明
兔年結婚潮,龍年生子熱
2011年的辦公桌上有一樣東西多了起來,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尤其是國慶長假過後,這東西越來越多,那就是結婚的喜糖。這喜糖有年輕人自己結婚送的,也有當父母的因兒女結婚送的,放在桌上,分不清是張三還是李四的。有時答謝錯了:他明明送的是這份,我答謝時說的是那份,如有落差,弄得一臉的尷尬。
當然,我會趕緊轉移話題:“今年結婚好,兔年結婚,圖的就是個吉利。玉兔東升,象征光明,兔子的敏捷、聰明、機警、靈活,更是人們所盼所想。”
邊上的同事也會幫腔:“今年是雙春兼閏月的好年頭,明年又是農曆龍年,年輕人就想趕在兔年結婚,能在龍年生一個‘龍寶寶’,圖一個龍子龍孫的寓意。你想,龍年之後就是蛇,感覺不太好,然後是馬、羊、豬等,雖說不錯,可惜離得太遠了。所以,女的抓緊鍛煉身體,男的自覺戒煙戒酒,為生育下一代做好準備。今年10月,台灣登記結婚共計22000多對,創8年來單月新高。”
我問:“你這話是真的還是假的?”
“當然真的,香港明年生嬰兒的床位都排滿了,你知道嗎?”
看來全世界所有的華人,對龍都有好感。難怪台灣作曲家侯德健一首《龍的傳人》唱響了整個華人世界:
“古老的東方有一條龍,它的名字就叫中國,古老的東方有一群人,他們全都是龍的傳人。”
雖然認同中華龍,但是說不清何為龍文化
幾年前,有個“華夏文化紐帶工程組委會”,委托北京科技智囊雜誌社和北京科技智囊信息技術中心,選取北京、上海等11個城市的部分人群以及美國、日本、加拿大、英國等地的海外華人、華僑組織,開展了關於中華龍和中華龍文化的社會認知度大型調研工作。
這項調查結果表明,在關於“什麼是中華民族的象征”一項上,有87.7%的人選擇了中華龍,並認同“中華兒女是龍的傳人”的稱謂。而在進一步詢問有關中華龍文化的內涵時,無論國內人群或海外華人,回答不知道的人竟有72.1%。
一方麵對中華龍文化的內涵知之有限,一方麵卻表達出對龍文化的高度信仰,同時還流露出對係統了解中華龍和中華龍文化的迫切願望,這不得不使人感悟到龍文化不是神話,更不是迷信,龍文化已成了天下華人心中的一個情結,成了中華文化精髓的積澱。
在龍年到來之際,探尋一下龍文化的來龍去脈倒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我想,唯有對龍文化有所了解,才能把握“龍的傳人”真正的含義。反之,如從一知半解,到知之甚少,結果很有可能離之而去。
從調查的數據看,年輕人不知道龍文化內涵的比例明顯要高過中老年人,所以,如何把曆經幾千年培育的龍文化一代代傳承下去,對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的建設來說,也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情;對上了年紀的人來說,也是一種責任。
關於龍的來曆,一直是眾說紛紜
幾千年來,龍在中華民族可說是家喻戶曉。奇怪的是盡管人們畫過龍,寫過龍,一代傳一代地說過龍,但若問龍的由來,卻難以回答,因為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發現這個為中國人民所崇敬的龍的遺骸。
關於龍的來曆,一直是眾說紛紜。
一是與蛇有關。原始時期,人們對無腳而能自由運動的蛇,無不產生神秘感,由神秘而敬畏,而神化,以至認為龍的主幹部分和基本形態是蛇。學者聞一多在20世紀40年代探討龍的原型時說:“所謂龍者,隻是一種大蛇。”
二是與鱷魚有關。因鱷魚有龍形,俗名“土龍”。中國古蟲專家衛聚賢1934年在《古史研究》第3輯最早說“龍即鱷魚”。持這一觀點的人認為,人們所認識的龍,臉部粗糙不平,嘴又扁又窄又長,且長有一口利齒,這是“除鱷魚之外,他種動物所無的異征”。連一些外國的學者也認為龍就是鱷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