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滇黔鎖鑰”、“雲南咽喉”之稱的曲靖位於雲南省東北部,滇東高原中部,是著名的古代爨文化發祥地。曲靖與貴州省、廣西壯族自治區兩省接壤,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形多由山地、丘陵和壩子等組成,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滇東岩溶高原的主體。這裏民族風情各異,在這裏可領略到彝、壯、苗、瑤等各民族獨特的語言、服裝、風俗和信仰。曲靖是僅次於昆明的雲南第二大城市,也是雲南重要的工業城市。
曲靖地區曆史悠久。春秋戰國時期莊王開滇,先入曲靖;秦修“五尺道”;諸葛亮“七擒孟獲”;明朱元璋所部傅友德、藍玉、沐英平定元軍主力也在曲靖。從三國蜀漢至唐初,它都是雲南政治、經濟、文體的中心。紅軍二萬五千裏長征時,曾兩次路過曲靖。在這裏,毛澤東寫下了氣勢恢宏的“烏蒙磅礴走泥丸”絕句。
曲靖還是我國南方第一大河-珠江的發源地。我國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在他的《盤江考》一文中記敘了這一點,探明珠江源就在曲靖市沾益縣的馬雄山。現在馬雄山風景名勝區已被列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首府曲靖市有“小昆明”之稱。主要的風景名勝有珠江源、爨寶子碑、爨龍顏碑、大理三十七部會盟碑、千佛塔及羅平多依河、九龍瀑布群、魯布革風景區等。羅平的滿山遍野的菜花也是曲靖的著名旅遊景觀之一,每年春天的時候都會有很多人慕名而來,當地政府專門舉辦了“羅平菜花節”。
風景曲靖
會澤古城
以盛產銅、鉛而出名,已有一千多年的冶金曆史。早在東漢時期,會澤出產的“朱提堂琅銅洗”就已經全國聞名。清朝以來,又因鑄幣而輝煌一時。會澤的會館內收藏文物1304件,其中國家級文物31件。西漢時期就已經在這裏設置了堂琅縣,成為雲南最早設置的四個郡縣之一。會澤是雲南省曆史文化名城之一。
會澤是彝族的故鄉,現在有漢、回、彝、壯、苗等20多個民族。會澤文化綜合各族的特色,形成了特殊的多元文化。這體現在會澤獨有的會館文化上,現在遺存下來的會館,從數量的集中和造型的別致上仍十分引人注目。現保存較好的有江西廟、大佛寺、西來寺、文廟、文昌宮等,是研究古代文化的重要資料。
位置:曲靖市內。
交通:昆明各汽車客運站每天有多班長途車來往。
門票:免費。
段氏與三十七部會盟碑
此碑是大理國段素順明政三年(公元971年)所立,碑麵較小,高1.25米,分上下兩截,全碑共403字。碑額上還刻有清道光二十九年本地人喻懷信的題記,敘述此碑出土情況及移置經過。1927年,雲南軍閥混戰,城內廟宇多遭毀壞,此碑幾乎被毀。
碑文所記述的史實就是曆史上稱為“石城會盟”事件。當時的大理國王段素順聯合滇東37部征討叛變的部落後,會盟立誓,論功行賞的史實。
位置:曲靖一中碑亭內。
票價:免費。
交通:到達曲靖後,步行至第一中學院內即可。
爨寶子碑
曲靖被稱為“爨鄉”。爨寶子碑,俗稱小爨碑,1778年出土於曲靖揚旗田村,1852年移置曲靖城內。之所以被稱作小爨碑,原因在於它的規模、字數等都不及今陸良薛官堡的爨龍顏碑。唐天寶年間統治南中的是爨氏,爨寶子,字寶子,建寧同樂人,曾任建寧太守。在他統治時期,建寧地區社會安定,人民安居樂業。可惜爨寶子英年早逝,僅活了23歲。他死後,人們專門為他刻石立碑,記錄他的功績,這碑便是爨寶子碑。
魏晉是書法史上新舊書風的轉換期,碑文的書法在隸楷之間,體現了一種過渡的風格,為漢字的演變和書法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該碑已被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置:曲靖市第一中學。
票價:免費。
交通:到達曲靖後,步行至第一中學院內即可。
珠江源風景區
珠江是中國第三條大江,起源於沾益縣東北部馬雄山。整個景區由馬雄山珠江源、花山湖和城區部分景點組成,總麵積50平方公裏,有“一脈隔雙盤”(南北盤江),“一水滴三江”(南盤江、北盤江、牛欄江),“一線串五珠”(湖泊)之奇異景觀。屬於省級風景名勝區。
這裏有茂密的原始森林,滿山的杜鵑花樹,姹紫嫣紅,格外燦爛。馬雄山主峰猶如一匹斜臥在高原平台上的雙峰駱駝,兩座駝峰是海拔2444米的主峰馬雄山,和海拔2368米的次峰老高山。站在馬雄山頂峰眺望,波光粼粼,青山綠水,令人心曠神怡。
在這裏還可以品嚐苗族晚宴,在竹樓上喝上一杯竹筒酒,品嚐美味的土鴨、野山菌,風味十足。
位置:曲靖市以北47公裏處。
門票:5元。
交通:每逢節假日,麒麟區公交總公司有旅遊專線客運班車往返珠江源。
九龍瀑布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