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妃清醒地意識到,明清之間的決戰即將揭開序幕。而清王朝一旦入主中原,就要懂漢語,於是她未雨綢繆,利用一切機會學習漢語。
此時,摧毀明寧錦防線已經提到議事日程,但要摧毀寧錦防線必須需要大炮,有鑒於八旗勁旅在攻城中屢屢被明軍炮火所阻,皇太極在即位後開始試製火炮,並在天聰五年即公元1631年,製造出土炮,但比起明軍在寧遠、錦州所配備的從澳門購置的裝有望遠鏡、炮彈可連發的西洋大炮還落後了一大截。
此後兩年,盤踞登州的原明朝遊擊孔有德、參將耿仲明把明登萊巡撫孫元化仿西洋大炮所生產的幾百門新式大炮全部奪取,並從登州突圍投奔皇太極,這些新式大炮就成為他改換門庭的進見禮。新式大炮的輸入,為摧毀明寧錦防線奠定了基礎。
於是向寧錦防線發起總攻的戰爭在明崇禎十三年也就公元1640年打響了。到翌年三月,清軍已經完成對錦州的戰略包圍。
為解錦州之圍,明崇禎帝命薊遼總督洪承疇率領十三萬軍隊出關。
請注意,好戲開始了,但這可是以史實為依據的,絕對不是講故事戲說一類的。
1642年三月,明清鬆錦大戰,明軍的最高統帥薊遼總督洪承疇兵敗被清軍俘獲,皇太極大喜。洪承疇是明朝很有影響的封疆大員,收服他對於收攬漢族知識分子之心、瓦解明朝統治具有非常的意義。同時,對中原兩眼一抹黑的清王朝當然需要一個“引路者”,洪承疇是最合適的人選。誌在奪取中原的皇太極下一步就是要想方設法勸降洪承疇。
皇太極下令把洪承疇押到盛京,派頗有影響的漢人範仲淹的後代、清朝大學士範文程等一幹漢族官員輪番前往勸降。但是,洪承疇意誌堅決,他“延頸承刃,始終不降”,在求死不得的情況下,於獄中開始絕食。其求死之心切而誠,急得皇太極一籌莫展,食不甘味。
再派誰去呢?清廷內的漢族官員沒有一個能比得上範文程,此時,清朝皇帝需要派一個真正處於權力中樞的人去打消洪承疇的顧慮,滿洲貴族存在語言障礙。於是,莊妃想到了自己,她認為憑借自己對漢族傳統文化的積累,和流利而又準確的漢語,以及充滿哲理的說服能力去勸降洪承疇是不成問題的。
於是她斷然向皇太極請命。莊妃的毛遂自薦,得到皇太極的首肯。
這一點並不奇怪,當時的滿族還沒封建到男女有別的地步,以後妃的身份出麵去勸降一位皇帝很看重的漢族官員也不會引起軒然大波,因此當年莊妃接近洪大人並對他進行勸降,實在不是一件聳人聽聞的事件,恰恰相反,這在當時,一切的進行都是順水推舟般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