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纖雨,幾醉使君筵,範仲淹對花入酒,且傾句,浮生如夢,對酌一杯,醉一場也好。櫻花歸處,芳菲輕舞。惜別階前月,屈舊指,倚欄數,何處相思苦。

紫簾玉鉤寒風峭,金簪翠釵玉顏嬌,範仲淹久滯邊地,又逢落花怨良宵。繡枕淚痕交,團圓鴛夢少。

範仲淹(989年-1052),字希文,漢族,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範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範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後曆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同擔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采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曆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提出十項改革措施。慶曆五年(1045年),新政受挫,範仲淹被貶出京,曆任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知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範仲淹扶疾上任,行至徐州,與世長辭,享年六十四歲,諡號文正,世稱範文正公。範仲淹政績卓著,文學成就突出,他倡導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思想和仁人誌士節操,對後世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