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趙佶自幼養尊處優,逐漸養成了輕佻浪蕩的性格。隨著年齡的增長,趙佶迷戀聲色犬馬,遊戲踢球更是他的拿手好戲。趙佶身邊有一名叫春蘭的侍女,花容月貌,又精通文墨,是向太後特意送給他的,後來逐漸變成了他的玩物。但趙佶並不滿足,他以親王之尊,經常微服遊幸青樓歌館,尋花問柳,凡是京城中有名的妓女,幾乎都與他有染,有時他還將喜歡的妓女喬裝打扮帶入王府中,長期據為己有。
與此同時,趙佶結交了一批與他臭味相投的朋友。他的摯友王詵(shēn),娶英宗之女魏國大長公主,封為駙馬都尉。但王詵為人放蕩,行為極不檢點。雖然公主溫柔賢淑,盡心侍奉公婆,而王詵卻偏偏寵愛小妾,她們竟然多次頂撞公主。神宗為此曾兩次將王詵貶官,但他卻不思悔改,甚至在公主生病時,當著公主的麵與小妾尋歡作樂。品行如此惡劣之人,卻是趙佶的坐上賓。他們經常一起光顧京城內有名的妓館——擷芳樓。王詵藏有名畫《蜀葵圖》,但隻有其中半幅,他時常在趙佶麵前提及此事,遺憾之情,溢於言表。趙佶便記於心,派人四處尋訪,終於找到另外半幅畫,就把王詵手中的那半幅也要了過去。王詵以為酷愛書畫的趙佶要收藏這幅畫,哪知趙佶卻將兩半幅畫裱成一幅完整的畫送給了他,於此可知二人之間的關係之深。
趙佶對王詵如此大方,王詵自然投桃報李。有一次,趙佶在皇宮遇到王詵,恰巧因為忘帶篦(bì)子,便向王詵借篦子梳頭。王詵把篦子遞給他。趙佶見王詵的篦子做得極為精美,愛不釋手,直誇篦子新奇可愛。王詵不失時機地說:“近日我做了兩副篦子,有一副尚未用過,過會兒我派人給您送過去。”當晚,王詵便差府中小吏高俅去給趙佶送篦子。高俅到趙佶府中時,正逢趙佶在蹴鞠(cùjū),就在旁邊觀看等候。趙佶善踢蹴鞠,而高俅早年便是街頭踢蹴鞠的行家,精於此技。見到趙佶踢得好時,高俅大聲喝彩。趙佶便招呼高俅對踢。高俅使出渾身解數,陪趙佶踢球。趙佶玩得非常盡興,便吩咐仆人向王詵傳話,說要將篦子和送篦子的小吏一同留下。高俅日益受到趙佶的寵幸。後來,有些仆人跟趙佶討賞,他居然說:“你們有他那樣的腳嗎?”趙佶之放浪形骸可見一斑。
當上皇帝以後,宋徽宗趙佶稟性難移,無心於政務,繼續過著糜爛生活。宋徽宗趙佶十七歲成婚,娶德州刺史王藻之女,即位後,冊王氏為皇後。相貌平平的王皇後,生性儉約,不會取悅宋徽宗趙佶,雖為正宮,但並不得寵。她於元豐七年(1084年)出生在東京汴梁,父為德州刺史王藻。她在元符二年(1099年)嫁給端王趙佶,封順國夫人;元符三年(1100年)立為皇後。同年四月十三日(公曆5月23日)生皇長子太子趙桓,就是日後的宋欽宗(1100.5.23-1156),北宋末代皇帝。崇寧二年(1103年),生皇二女榮德帝姬趙金奴(即崇國公主、永慶公主、榮福公主)。大觀二年(1108年)十月,王皇後病死,年僅25歲。初諡“靖和”,政和元年(1111年)十二月庚戌日,改諡“惠恭”,又稱“顯恭”,葬於裕陵西側。
當時,宋徽宗趙佶寵幸的是鄭、王兩貴妃,兩人本是向太後宮中的押班(內侍官名),生得眉清目秀,又善言辭。趙佶為藩王時,每到慈德宮請安,向太後總是命鄭、王兩人陪侍。兩人小心謹慎,又善於奉承,頗得他的好感,時間一長,向太後有所覺察,到了宋徽宗趙佶即位,便把兩人賜給他。宋徽宗趙佶如願以償,甚為歡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