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陸遊 北伐獻策:飛霜掠麵寒壓指,一寸丹心唯報國(1 / 1)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趙昚即位,任命陸遊為樞密院編修官,賜進士出身。

陸遊上疏,建議整飭吏治軍紀、固守江淮、徐圖中原。當時孝宗在宮中取樂,並未重視,陸遊得知後告訴大臣張燾。張燾入宮質問,孝宗遂罷陸遊為鎮江府通判。

隆興元年(1163年),宋孝宗以張浚為都督,主持北伐。陸遊上書張浚,建議早定長遠之計,勿輕率出兵。

張浚派大將李顯忠、邵宏淵領兵出擊,收複靈壁、虹縣,進據符離,因李邵不睦,宋軍大敗(符離之戰),偏安之論隨即甚囂塵上。張浚上疏領罪,被貶為江淮宣撫使。

隆興二年(1164年)春,陸遊在鎮江任上結識張浚,獻策出師北伐,張浚讚揚為“誌在恢複”。四月,“隆興和議”將簽成,陸遊上書東西兩府,進言說:“江東之地,自吳國以來,莫不以建康為都城。臨安頻臨大海,運糧不便,且易受意外襲擊,皇上駐紮臨安,隻能作為權宜之計。合約簽訂之後,皇上應駐紮建康、臨安,金朝來使,或到臨安、或到建康,這樣以來,可以爭取時間建都立國,而不令金朝生疑。”

當時龍大淵、曾覿掌權,陸遊就對樞密使張燾說:“曾覿、龍大淵利用職權,廣結私黨,迷惑朝廷,今日不除,後患無窮。”張燾聞言奏報朝廷,孝宗大怒,貶陸遊為建康府通判。

乾道元年(1165年),陸遊調任隆興府通判。有人進言陸遊“結交諫官、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朝廷即罷免了陸遊的官職。

公元1161年,金主完顏亮率部南侵,宋金夾江對峙,完顏亮死於內訌,金兵退。賞識陸遊的張浚以樞密使主持北伐,但很快北伐失利,“隆興和議”簽訂,主戰派失勢,張浚被黜。

剛調為隆興府(今江西南昌)通判的陸遊,因力勸張浚北伐,發生部下將領不合的情況,“飛霜掠麵寒壓指,一寸丹心唯報國”的陸遊,被冠上“交結台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職,被罷黜歸鄉,一住就是五年,直到四十六歲時,朝廷起用,出任夔州通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