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皇帝的朱元璋其實內心並不快樂,他的恐懼和焦慮是常人無法想象的……
為了一幅無意而為之的小圖畫,太祖朱元璋居然殺了成千上百個無辜百姓……
擺攤算命的胡維庸小人得誌,瘋狂地殘害忠義之士……
1、賢後馬秀英
朱元璋其時做了皇帝,平生誌遂,也有了閑心逸趣來談情說愛了,況且與馬皇後又是久別重逢,自然是格外地親密香熱了,當然他們之間更多的不是繾綣纏綿欲死欲仙的肌膚相親,相敬如賓齊眉舉案的兒女情長才是他們倆人夫妻生活的主色調;尤其是在今日這樣的榮華富貴到了極點的時刻,不覺感慨萬千,當然此時的元璋已被曆史稱作太祖了。太祖元璋與皇後秀英話回當年那個經典愛情場麵,說:“朕起自布衣,得登帝位,外恃功臣,內恃賢後,每當我想想從前在郭家住的日子,若非皇後從中調停,天天給我送吃的,朕安有今日?蕪蔞豆粥,滹沱麥飯,時時記在我心,永久不忘。其他你為朕的種種勞苦,不勝枚舉。古人曾說,家有良婦,猶如國有良相,今朕得皇後賢惠如斯,朕就更信古語不虛了。”不忘賢後,固然是理所應當,但此時情景,較諸當年唐明皇之長生殿,自然是不同的。那是發乎情,而此時此事卻是來自於禮。
馬後道:“妾聞夫婦相保易,君臣相保難,陛下不忘妾同貧賤,也願陛下同樣不要忘了群臣同艱難。”後來太祖薄待功臣,為馬後瞧破並加善諫。太祖便感慨道:“唐有長孫皇後,曾苦諫太宗不忘魏徵,卿亦可媲美古人了。”馬後卻隻是淡淡地笑了笑,平和地說:“妾何敢上比古人。”
當年在太祖初登大寶時,曾對馬後說:“卿無父母,尚有宗族,朕當訪召入朝,悉加爵秩,你看怎麼樣?”馬後叩謝道:“爵祿應以待賢,不應私給外家,妾願陛下慎惜名器,勿徇私恩!”太祖點首:“至理名言。”
2、噩夢驚
就這樣,登基以後的太祖元璋於馬後之外又擁有著寧妃、瑜妃、惠妃,即櫻桃、闍氏、翠娥,天天好不歡樂。雖然不曾統一江山,卻有徐達、常遇春等一班人去攻克統服了各地,元璋儼然一個太平天子。但事實上,他作為明朝第一代君主,開基創業,其實是憂多歡少,總在辛勞,少得休息,公元1398年閏5月,朱元璋心力交瘁,終於病倒。臨終前立遺詔說他稱帝31年來是“憂危積心,日勤不怠”,這八個字寫出了他辛勞的一生,也寫出了他處於統治階級內部激烈鬥爭之中複雜繁苦的心境。
太祖元璋坐天下後最被後人津津樂道的一大作為就是大肆殺戮功臣,他的這一做法著實是讓群臣及百姓對他大不滿,這與他在打天下時愛民惜生禮厚文武截然不同。太祖元璋在稱帝號天下以後,其實常常在一個個深夜裏被噩夢驚醒,他的眼前總是晃動著焚友諒戰船的大火,燒齊雲樓的大火,那從噩夢裏走出來的真實大火煎熬得他不能不居安思危,他決不會讓自己重蹈陳、郭、張之輩的覆轍,受赴湯之苦。
太祖元璋在這樣的噩夢驚醒以後,他會倍感孤獨,甚至找不到自己的存在,一切變得飄渺起來,於是他會緊緊抓住此刻正睡在身邊的那個漂亮女人,然後他就把自己深深地嵌入於一個鮮活美麗的生命之中,這個生命讓他不再害怕孤獨和死亡了,他感覺到了自己的存在,同時感覺到一切再次安定下來穩定下來平定下來,不同的漂亮鮮活的生命會他讓在新鮮中一次次把這種良好的感覺保存下來,因此他的身邊會有太多的不同的漂亮女人侍寢,那二百三十三個秀女是他隨時都可以召喚的,且召之即來,揮之便須即去,若敢不去,小心腦袋,同樣若敢召之不來,腦袋還是要小心呀。
太祖元璋是從最痛苦最艱苦的貧寒生活中煎熬過來的,得坐天下之第一高位後,春風大得意中,太祖元璋更加時時提防暗箭,前呼並後擁裏,他自然也是更得處處小心性命,太祖元璋可不想讓自己如子興輩,畫虎不成反類犬,有一天自己搬起的石頭砸了自己的腳。不要說再過一回當年的生活,就是偶爾回首,那份慘痛都是情所難堪的,何況自己果然如陳友諒輩一樣事敗,就是想過那樣的生活也是不可能的,死無葬身之地才是曆來所有舉事失敗者的必然下場。
大寶誰人不窺視?群臣可以是他的臂膀,也可能是殺他的利器,在大寶麵前,在天下第一位麵前。太祖元璋一向是聰明的,他從不被動,何況在眼下這樣的一個大好順境中,自己居於絕對主動的時候,他是不會不下手的,他這樣做還是很有理論根據和實踐經驗來證實而非證偽的,他總結了曆朝曆代那用斑斑血跡寫在史冊上的往事,確定了自己的方針和方向。飛鳥盡,良弓自然藏,兔子全都死了,獵狗何用,除了一烹。
3、嚴法並酷刑
不必意外的是,太祖自登位以後,脾氣漸漸驕橫傲慢,那一天太祖在大封功臣後,又賜宴三日,宴畢,群臣入謝,太祖賜坐華蓋殿,然後大家論及開國原因,太祖高高在上,輕鬆自得地環顧著殿下群臣說:“朕起自鄉裏小民,亂世之中本圖自全,及至渡江後,遍覽群雄,徒為民害,張士誠、陳友諒尤為巨蠹,士誠恃富,以昏庸敗;友諒恃強,以鹵莽敗。朕沒有什麼可仗恃的,並且最最不嗜好的就是殺人,所以朕布信義,行節儉,與卿等同心共濟。最初與陳、張二寇相持交鋒時,士誠尤其步步相逼,當時大家都說應當先打士誠,朕卻不這樣認為,朕認為友諒誌驕而士誠器小,誌驕必喜事,器小無遠圖,所以朕認為先攻友諒為上策。鄱陽一役,士誠不能出姑蘇一步,為他援應。假如先攻士誠,姑蘇堅守,友諒必空國而來,那時恐怕我們就要腹背受敵了。到了北定中原,先山東,次河、洛,兵及潼關,尚緩圖秦、隴,無非因王保保與關中四將,統是百戰餘生,不是說能拿下就能拿下的;且他們如果一看情況危急,並力一隅,齊心協力,更不容易打了,所以朕突然返旆,北搗燕都。燕都拿下後,再西征張、李,使他望絕而勢窮,不戰而自克。惟王保保猶力抗不屈,確是梟悍,假使在燕都沒有拿下的情況,就與他角力,恐怕至今還尚未能決出個勝負呢。”言畢大笑。群臣聽罷,忙交口稱頌。想此時作為大皇帝的元璋有此躊躇滿誌、自信變異成了自負之言固也應該,但他未嚐歸功諸臣,隻自誇自家的謀識智略,這似乎是在警告他們,為功臣計,應早告退,寧必待兔死狗煮耶?
此時的太祖對於從前的功臣,總不免懷有猜忌之心,又恐廷臣蒙蔽,就不時領著親信的宮監數人,私出禦花園的宣安門,易服微行,到冷巷僻地去打聽民間的情形。太祖此舉可謂一舉三得,一麵尋訪采納有才能之士,一麵偵察吏治,一麵調查民情,所以江淮一帶,常有太祖君臣微訪的蹤跡。
有次太祖微幸多寶寺,步入大殿,見幢幡上盡寫多寶如來佛號,便向侍從戲語道:“寺名多寶,有許多多寶如來?”
學士江懷素聞言,知道太祖是有意在屬對,便脫口答道:“國號大明,無更大大明皇帝。”恰是絕對,太祖自然大喜,於是他被擢為吏部侍郎。
又有一次入遊某方丈的住處,見有張紙條貼在門首,上書“維揚陳君佐寓此”。這陳君佐年少且有才,為人脫略不羈,曾與太祖有一麵之交,太祖立刻招呼他來相見。君佐出來謁拜太祖後,太祖笑問道:“你當初極善幽默滑稽,別來已久,你依然還是那樣謔浪如昔麼?”
君佐默然。太祖又問道:“朕今已得天下,你看朕似前代何君?”
君佐道:“臣見陛下龍潛之時,飯糗茹草,及奮飛淮泗,與士卒同甘苦,猶食菜羹糲飯,臣以為陛下酷肖神農,否則何以嚐得百草?”
真是妙語解頤,太祖立時鼓掌大笑,令他隨行在左右。偶過酒肆,太祖便和他一同入飲。那酒肆很小,除酒豆外,沒什麼菜蔬。太祖又出對子道:“小村店三杯五盞,沒有東西。”君佐隨聲應道:“大明君一統萬方,不分南北。”
屬對越發工整且讓人歡心滿意,於是太祖又大笑著,並且對君佐說:“你隨朕入朝,做一詞臣,如何啊?”君佐道:“陛下比德唐虞,臣願希蹤巢許,各行其誌,想來陛下是會滿足臣的願望的。”於是太祖便不再勉強,任憑他告別,自去雲遊四方。
太祖在私訪的同時,還以重刑峻法來懲治違法的貪官汙吏。當年在攻打金華時,由於糧食缺乏,嚴令禁酒。胡大海的兒子卻違禁釀酒,太祖就下令處死他。都事王愷勸說:“胡大海正在領兵圍攻紹興,殺他的兒子不妥,還是且饒了他吧。”太祖大怒:“寧可胡大海反了,也不可壞我號令!”然後就親自抽刀將胡大海的兒子殺了。
稱帝後,太祖對違法官吏的懲治就更加嚴厲了,被殺人數多達幾萬,刑法的殘酷也是罕見的。刑法除了通常的斬首、族誅以外,還有刷洗、秤竿、抽腸、剝皮、挖膝蓋、砸死等等。他還在一些衙門前設置了一個草人,將衙門中犯有貪汙等罪行的官吏活活地剝下整張人皮罩在草人上,讓進進出出的官吏作為儆戒。在皇權至上的時代裏,太祖朱元璋雖然逐滅群雄,南麵稱了帝,可他並沒有放下屠刀,從前用來殺元兵,殺張士誠、陳友諒,現在則用來殺開國元勳,殺黎民百姓,輕罪重判,一些罪不至淩遲者,卻被從重淩遲處死。僅僅朱元璋洪武一朝就有十幾起淩遲大案,大都量刑過重,有於律應判絞、斬而被淩遲的,也有應判5年徒刑而遭淩遲的。於是百姓連連驚呼:“動不動就淩遲,淩遲大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