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風起雲湧的移動設備(5)(1 / 1)

微軟於2013年9月以71.7億美元收購諾基亞設備與服務部門,通過一年的整合重組後,微軟即將用“Lumia”取代“Nokia”和“Windows Phone”,成為其手機品牌的名稱。那麼,我們今後真的就要與Nokia說拜拜了嗎?對80後和90後來說,諾基亞無疑是伴隨學生時代的最著名手機品牌,它曾經那麼強大不可戰勝。然而在蘋果推出iPhone、穀歌發布Android係統後,諾基亞卻依舊固守“塞班”,通過對係統的縫縫補補抵禦iOS和Android的衝擊。此後諾基亞還試圖憑借Meego東山再起,但最終卻落得被微軟收購的命運,品牌Logo也將被Lumia手機抹去。

諾基亞從輝煌到落幕隻用了短短幾年時間。實際上在手機領域,英雄的沉浮總是出人意料的,愛立信如此,摩托羅拉和諾基亞也是如此。在軟硬件越發趨於同質化的今天,消費者對手機品牌的忠誠度也越加淡薄,誰的配置高價格低,自然就會受到更多的關注,索尼、三星、HTC遇阻如此,國內品牌通過解開品牌枷鎖以建立子品牌的方式突圍也是如此。然而,“Nokia”這個Logo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實在根深蒂固,如果它一改昔日之缺陷並重返手機領域又會是什麼結果?這不是異想天開,根據諾基亞和微軟的協議,諾基亞在2016年就可以重新使用NOKIA品牌發布智能手機了。就在2014年低,諾基亞就已經為重返消費者市場做出了嚐試,推出了預裝Android 5.0係統的Nokia N1平板電腦,而且它的價格也極具誠意(約1500元人民幣)。如果這款產品取得成功,相信會進一步激發諾基亞回歸熟悉的手機戰場的決心。

要知道,絕大多數消費者並非是因為Windows Phone平台而選擇的Lumia手機,而是衝著Nokia的品牌和工業設計。將手機賣給微軟已經讓諾基亞卸下了WP平台的包袱並小賺一筆,沒有了微軟的束縛並全心全意投入Android陣營之後,也許這就是諾基亞翻身的曆史時刻。看來北歐人並不死板,諾基亞的這招“金蟬脫殼”之計堪稱老道。

喬布斯生前曾信誓旦旦地表示3.5英寸的iPhone才是最完美的。繼iPhone 5將這個標準提高到4英寸之後,從4.7英寸起步的iPhone 6家族更是讓在天堂的喬布斯“很不爽”。然而,就是這款讓喬布斯沒麵子的新品,卻成為了史上最熱賣的iPhone。喬布斯認為,3.5英寸是手機的黃金尺寸,更大的屏幕是愚蠢的。於是,在iPhone 5之前,所有的iPhone都在堅持3.5英寸不動搖,哪怕Android陣營已經逐步過渡到了4.5英寸~5.5英寸。喬布斯的堅持並非沒道理,就單手操作而言,3.5英寸可以100%保證大拇指無障礙全覆蓋到正麵屏幕上。此外,在iPhone剛剛誕生之際,手機僅僅是一個溝通工具,講究的是操作和溝通效率(如撥號、短信)。

但是,喬布斯顯然低估了智能手機的應用前景。當智能手機性能變強,3G/4G網絡全麵普及之後,手機已然成為了內容消費和娛樂的重要平台,用戶也更願意每天花更多的時間在雙手上操作,而傳統手機功能的使用時長則僅占據了很短暫的時間。作為內容消費的窗口,屏幕麵積自然是越大越好,而iPhone 6和iPhone Plus的出現,則剛好符合這一潮流趨勢,想不熱賣都難。三星Note4之所以沒有取得預定銷量,除了國產品牌的衝擊之外,更大的iPhone也是“功不可沒”。實際上,5.5英寸的iPhone 6 Plus依舊沒有達到智能手機的極限,很多5.7英寸、6英寸甚至7英寸的“平板手機”銷量也是令人振奮。由此可見,在手機的發展過程中同樣沒有絕對的事情,與時俱進是必不可少的,消費者的習慣往往會改寫曾經的“鐵律”。今天是“黃金尺寸”一說破滅,誰知道明天是不是“可換電池”、“可裝存儲卡”等頗有爭議的設計或功能呢?

小結:對廠商而言,2014可能是讓人心驚肉跳的一年,但對消費者來說,這一年卻是充滿喜悅的一年。在2013年的今天,你能想到八核手機可以賣到白菜價嗎?4G網絡的普及和覆蓋率能如此之快嗎?國際品牌也能自降身價討好我們嗎?以前我們往往會努力攢錢選購心儀已久的精品手機,但今天,你會發現手握現金卻不知道買哪款手機才最超值。這就是競爭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