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而貝葉城裏對京都的煩惱一無所知,她的漸漸繁盛在眾人眼裏理所當然,與外界的變遷沒有多大的關係。
達朗才收了第一批成色上好的成品衣物,還不等再計劃好後頭的花色,繡館那頭就出了讓他十分憂慮的事情。
這天清早,繡館門口照例站著許多一邊吃豆花一邊等開門的女工,然而等繡館門打開以後,女工們卻沒急著開始做工,而是三三兩兩的一起從裏麵搬東西出來擺了攤。
拿出來的東西不是其他,也正是女工們自己親手做的各色衣物。一旁還寫了告示,用的是貝葉城周遭幾國的語言,各寫一遍後表明這些都是樣衣,倘若有興趣,可以進繡館內商量後續的訂單。
各類花色的衣物往外一擺,直看的人眼花繚亂。貝葉城裏來往的都是生意人,沒有人會放著這縣城有利益的生意不管。果不其然,沒一會兒就有許多人找了翻譯來,進門探口風了。
貝葉城的短缺在於無法自己生產原料,隻得依靠外頭運進來。不過也好在製衣重要的還是手藝,原料是能買得到的,手藝卻隻能練出來。不過是頭一天,繡館裏就談成了幾樁小生意。這些小生意多是零散的單子,二十件,三十件的捎帶來的。許多商人不像達朗,他是專門做這布料生意的,大部分的商人還是看這上頭有利可圖才想試一試這水深。
生意自然不能隻做一家的,否則達朗那邊一旦出了什麼岔子,繡館後頭便要不好辦。
藺子桑因此才想出了這個自己開門吆喝生意的法子。女工們做的衣服都是她們自個兒做的,藺子桑放了話,但凡是有誰的衣服被人看中的,一律有一兩銀子的獎銀。女工們趕了一批貨,手上的功夫熟練了些,又是有錢拿的,無一不躍躍欲試。
繡館的紅火讓許多人看在眼裏,更有人垂涎於裏頭開的工錢,不少都想法子要進繡館做工。可會針線活的到底不多,零零散散挑了幾個三等的,又算是補足了原先幾個三等往二等進了以後的空缺,繡館這個時候也不過堪堪才四十餘人。
麵對後頭的很多訂單,這點人手是格外吃緊的。
好在等著各個商人的布料運送需要些時間,中間還有些訓練人手的時候。其實要將繡館開大,手藝是一個,藺子桑很想解決了的是後頭慢慢經營起來以後的各種原物料,貝葉城無法自製是一項,可卻也不能回回都等著買家自個兒找布去。像是達朗這類本就是做布料生意的還好辦,許多並不直接從事這一行業的人就顯得有些為難了。
藺子桑想到這個時,恰好達朗也正著急。他原本估摸著藺子桑一個小姑娘,必然不懂多少生意裏頭的彎彎繞繞。他用點心思與手段,將她這繡房獨攬下來,往後錢都往他一個人兜裏走多好?然而這會兒藺子桑這麼個找生意的架勢,他達朗能有的必然也隻是從裏頭分一杯羹罷了。
可是生意人的天性使然,到了這會兒,達朗也並不完全泄氣,而是轉頭算計起了自己該怎麼從裏頭分一杯大的。
“子桑姑娘想要什麼布料,但凡你說得出的,我那邊就有,倘若你要與我談這樁生意,那就是找對人了。”達朗看著雕花木窗外頭人來人往,他收回視線對藺子桑道,“子桑姑娘先說說,你要些什麼布?”
布料麼,也有個三六九等。藺子桑算過賬,這貝葉城裏加上駐紮的軍隊,如今少也有八千左右的常住人口,軍隊裏雖然定期有軍資配給,然而也不是不能自己購入衣物。另者撇去這個,城裏並沒有一家像樣的成衣店,也許從前有過,如今也沒了。這裏是一塊,應該主要購入低等耐用的布料,另者還有,貝葉城的現狀定不會維持很久,有個兩三年的功夫,經過這樣的通商來往,城中百姓的生活定然會慢慢轉好。且這中等布料也會是各地選購商人們較為喜愛的一種,也不應該短了這上頭的銀錢。剩下的就是高等麵料,高等麵料也不能少。畢竟各類的繡花越是繁複精致,越是能賣到高價,而這樣的精致必然是與上乘麵料相呼應的。
藺子桑的目的明確直接,達朗也是爽快的生意人,兩人沒說多一會兒就大致敲定了後頭的事宜。達朗同意在在第二批趕製的訂單完成時,讓來收貨的夥計將布料的樣品帶來給藺子桑瞧過,有看中的交了定金便後頭就讓人送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