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我越來越肯定,美國的許多管理人員太傾向於首先照顧自己的利益了,而把其他人的利益放在其次。在這一點上,日本人是對的——當分配格局一邊倒,資方拿得太多,勞動者拿得太少的時候,你是不可能建立一支有合作精神的團隊的。在我看來,有些公司的薪水製度簡直是不像話,而且大家也都能看到。很明顯,要是把管理層的收入同公司的業績,股東的投資回報率或是一些能夠清晰反映他們工作狀況的衡量標準掛起鉤來,絕大多數公司會運作得更好。利益分配的原則,必須是根據各自的貢獻和承擔的風險,保證利益在勞動者、管理層和股東之間公平分配。在沃爾瑪,我們給主管們開的薪水一直要低於同行業的標準,有時候可能低了很多很多。但我們一直償付給他們股票紅利和其他同公司業績直接掛鉤的獎金。公司業績好,他們收入就多,這可不是巧合。
我相信我們考慮問題的方式是對的,在十年之內都會非常管用,甚至到下個世紀也是。全世界的商業經營模式都在改變,而我們自豪地看到,這些改變中的許多都反映出了沃爾瑪的經營之道。在全球的經濟體製中,成功的企業都在做著沃爾瑪一直努力在做的事情:給予一線員工,也就是那些每天同顧客打交道的人,更多的決策權。好的管理者要傾聽一線員工的意見,彙總起來,在整個企業裏貫徹下去,好讓人們落實。這是諸如3M、惠普、通用電氣、沃爾瑪等成功企業已經在做的事情了。好點子無處不在,隻要你善於傾聽和發現,因為你永遠也不會知道誰會在什麼地方想出個好主意。
通過我們在零售業采取的這種方式,我們可以改變整個世界。我們能比日本人幹得更漂亮,因為我們更有革新精神,更有創造力。我們可以同孟加拉或是任何地方的廉價勞力競爭,因為我們有更高的科技,可以為我們提供更高效的設備。我們可以遠遠超越過去的對抗性關係,同我們的供應商及工人建立起雙贏的夥伴關係,這將使我們能夠把更多的精力和才能集中在重要的事情上:滿足顧客的需求。但所有這一切,都需要克服人類天性中最強大的一個劣根性:抵製變化。要想在這個世界中獲得成功,你就必須不斷改變。
你看看發生在美國汽車製造業的事情就知道了,日本人用貿易保護法對付美國,我們的汽車廠商也想通過這種方式進行還擊,但這是不公平的呀。美國和日本的汽車工業不是一個水平的。我覺得我們不該用貿易保護進行還擊,因為這並不能解決真正的問題——我們產品的質量沒法同日本人的相比,不管我們願不願意承認這一點。對美國汽車製造業的管理層來說,這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他們必須要做的是,同他們的員工建立起合作夥伴關係。
我知道,汽車業存在許多我們不曾麵臨過的問題。我知道美國汽車製造業的工人每小時賺22美元,日本工人隻有16美元,而墨西哥工人則更少。我不是說我能解決所有那些問題,不過我很樂意去試著管理一家現時有著工會組織的企業,向企業員工推銷全球競爭的理念——不管這家企業是汽車業的,還是鋼鐵業的,抑或是電子業的。我很樂意去碰碰這個運氣,要是他們能夠受到激勵,團結一體,分享企業的成功——而與此同時工會還存在,看到這個我會非常高興的。要實現這個,需要進行非常大量的說服工作,但我敢保證,隻要有人時刻關注,堅持執行,就一定能做到。不過要是美國的資方打算對工人們說“我們是一邊的”,他們就得停止做以下這些愚蠢的事情,像是每年把三四百萬的紅利攬入自己腰包啦,不管去哪兒都乘坐豪華汽車和公司商務飛機啦,就好像他們比其他人優越很多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