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語
財訊
黃金之後
在黃金價格為700多美元/盎司的時候,《投資與理財》雜誌開始關注黃金。由此,我也建立了一些黃金頭寸,當上了“黃金迷”。沒曾想,持有不到兩年時間,黃金就翻了一翻,收益遠遠超過同期持有的其它資產。在黃金漲到1700美元/盎司左右時,我全部清倉了結,從此沒再涉足。近期國際金價暴跌,再度引發了我的關注。對黃金此輪的暴跌,專家們從不同的角度給出了各種分析。有美元升值說,有陰謀做空論,還有塞浦路斯央行拋售黃金的蝴蝶效應解釋等等。本刊專欄作家張嗣興先生從低通脹、低增長的角度剖析了黃金暴跌的內在邏輯,很有見地,值得一讀。從投資市場的角度來看,跌多了就漲,漲多了就跌,則是最簡單的邏輯。從2001年美國“9·11”事件以來,黃金從200多美元/盎司起步,一口氣漲到2011年創下1923美元/盎司的曆史最高價。十年的黃金單邊超級大牛市,肯定聚集了天量泡沫。現在跌一跌,實屬正常。
黃金本身並無價值,賦予黃金價值的是全球貨幣濫發的法幣信用透支金融體係以及世界從單極向多極轉化過程之中動蕩不安的大眾投資心理。這兩個因素不根本改變,黃金應該還能在相當長時間內維持高價。從投資理財的角度,我現在感興趣的是,如果黃金泡沫破滅,下一個資產配置的焦點會是什麼呢?
藝術品一直是我看好的領域。從上世紀90年代到2006年左右,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經曆了一輪牛市,創造了多個單幅畫從幾千元漲到幾千萬元的經典案例,也吹起了一輪藝術品市場的泡沫。外資撤離後,市場進入低迷,實際成交清淡,整個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已經低位徘徊6、7年。今年以來,這個市場突然出現很多人民幣資金,中國藝術家紮堆參加威尼斯雙年展就是一個例證。我感覺以人民幣為主導、以“傳統的當下轉換”為主角的又一輪藝術品牛市,可能正在啟幕。今年春拍,大概就能見個端倪。
股票市場也出現了一些新跡象。由於身處文化傳媒行業,我注意到像藍色光標、樂視網、省廣股份、光線傳媒等這些小股票,已經不知不覺創出了曆史新高。藍色光標原是一家公關公司,2010年2月借創業板東風上市後,截止4月24日公司市值已經從32億元增長到150多億元。同處創業板樂視網,上市不到三年,複權後的股價漲幅也超過4倍。去年12月以來的股市反彈中,以廣告代理為主業的省廣股份,其股價漲幅超過1倍;創造泰囧電影票房奇跡的光線傳媒,其股價漲幅更是接近3倍。即使從今年1月16日本刊封麵報道《看泰囧買光線,投資就這麼簡單》算起,截止4月24日,光線傳媒的股價漲幅也已經超過70%。
這幾個公司,都是典型的文化傳媒娛樂公司,可算大消費時代的新經濟代表。資本市場對它們的追捧,反映了中國A股從製造業向服務業的尋找。這些公司的市值可能有泡沫,將來新經濟的代表也不一定就是他們,保不準還會有造假與醜聞。但我想,資本的力量,至少代表了一種方向。
黃金之後,如果一定要有泡沫,我真的寧願是藝術品與光線傳媒們的泡沫。